双季晚粳稻品种(系)比较试验初报.docVIP

双季晚粳稻品种(系)比较试验初报.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双季晚粳稻品种(系)比较试验初报.doc

双季晚粳稻品种(系)比较试验初报   摘 要:2012年,庐江县开展双季晚粳稻品种(系)比较试验,共安排丙07-077、秀水等12个品种,以宁粳3号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扬粳4038、N6201、丙11-073品种表现突出;宁粳3号可作推广品种,皖稻386号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双晚粳稻品种;试验;庐江县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2-37-03   为研究、鉴定庐江县引进的双季晚粳稻新品种(系)的生育特征特性及其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表现,筛选出适宜庐江县种植制度、区域生态条件和产量水平的优质、高产双季晚粳稻新品种,解决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和高产创建工作中的品种配置问题,2012年实施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试验概况   1.1 供试品种和选育单位 本试验共安排12个品种,试验品种及其选育的单位为:皖稻86(安徽省广德县农科所)、丙07-077(嘉兴市农科院)、科辐粳7号(中国农科院)、秀水05(嘉兴市农科院)、新隆粳3号(安徽益海嘉里水稻科技有限公司、秀水519(嘉兴市农科院)、扬粳4038(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N6201(安徽省农科院)、镇稻11(江苏武进市农科所)、安选晚1号(安徽农业大学)、丙11-073(嘉兴市农科院)、宁粳3号(ck)(南京农业大学)。   1.2 试验地点 试验田选择在庐江县万山镇水关村农户承包责任田内,前茬为早稻。田块形状方正,面积0.11hm2,排灌方便。土壤为河流冲积物母质发育形成的砂泥田土种,耕层土壤质地为中壤,基础肥力水平一般,肥力均匀。   1.3 试验设计 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长5.33m,宽2.33m,面积12.42m2(含边际效应);栽插密度为3.0万穴/667m2,行株距为16.7cm×13.3cm;小区间走道宽30cm,区组重复间和试验区四周走道宽40cm。试验区四周设保护行1.0m,对应栽植小区品种。   1.4 试验操作与栽培管理   1.4.1 播种育秧 播前晒种,用使百克浸种消毒,常规催芽。采取湿润育秧,6月20日播种,每品种用种量0.75kg/667m2,秧田播种量40kg/667m2,播后踏谷。秧田基肥用量45%复合肥40kg/667m2。秧苗1叶1心期667m2用15%多效唑粉剂200g对水100kg喷洒化控,2叶1心期667m2施尿素2.5kg作断乳肥,移栽前667m2施尿素3~4kg作“送嫁肥”。其它管理同常规。   1.4.2 试验田准备 栽前1d留浅水,施基肥后旋、耙整田,达到田平(高差不超过2cm)、泥糊、肥融的要求。基肥同量,667m2施45%(15-15-15)复合肥40kg。   1.4.3 移栽 7月24日移栽,拉标绳定位人工栽插,栽插行株距为16.67cm×13.33cm;每区栽14行,每行40穴,共560穴,每穴5~6苗。   1.4.4 田间管理 (1)追肥:栽后5~6d,667m2施尿素8kg、氯化钾4kg;多数品种主茎穗长1~1.5cm时,施保花肥,667m2施尿素5kg、氯化钾4kg;破口前,667m2施尿素2kg、氯化钾4kg。   (2)管水:采取深水栽秧,浅水活棵,薄水分蘖;当多数品种每穴平均茎蘖数达9~10个时,落水烤田,烤至田面人立不陷脚后复水。复水后湿润管理至拔节。施保花肥后,保持浅水层至收获前5~7d断水。   (3)除草:以人工除草为主。   (4)病虫害防治:全生育期强化虫害防治,不用药剂防治病害。   2 试验结果分析   2.1 产量结果分析   2.1.1 方差分析与F测验 将表1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并对MS作F测验,结果表明:对区组间MS作F测验,F=1.10F0.05=2.26,表明参试品种(系)间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需进一步作多重比较。   由表3可以看出:扬粳4038、丙11-073、N6201、宁粳3号品种间无显著差异;宁粳3号、镇稻11无显著差异;镇稻11、皖稻86、安选晚1号、丙07-077无显著差异;丙07-077、新隆粳3号无显著差异;新隆粳3号、秀水519无显著差异;科辐粳7号、秀水05无显著差异。扬粳4038、丙11-073、N6201、宁粳3号与镇稻11、皖稻86、安选晚1号、丙07-077、新隆粳3号、秀水519、科辐粳7号、秀水05等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镇稻11、皖稻86、安选晚1号、丙07-077与秀水519、科辐粳7号、秀水05等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镇稻11、皖稻86与新隆粳3号、秀水519、科辐粳7号、秀水05等4个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秀水519与科辐粳7号、秀水05存在显著差异。   2.2 主要产量构成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