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分析.doc
4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 方法:对2002年6月-2009年1月到我站就诊的4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术后随访4~36个月。 结果:4例患者在术后均痊愈出院,未再接受药物治疗。出院后1例患者出现病灶复发,再次手术后无复发。 结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要彻底切除病灶,避免复发。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腹壁切口;治疗分析 目前,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子宫内膜异位症,位于盆腔外部, 多继发于经剖宫产术后的育龄妇女[ 1 ]。2002年6月-2009年1月,我站收治了4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并进行了手术治疗,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6月-2009年1月,我站收治的4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所有患者年龄均在22~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岁;均为育龄期妇女,有剖宫产史,产次一次,其中腹壁横切口者1例,纵切口者3例;剖宫产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 1.2 临床症状 4例患者均在剖宫产术后5个月至3年内开始发病,主要表现为腹壁切口处疼痛,并出现不同大小的包块。一般情况下,包块会在经前期和经期内逐渐加大,且伴有局部的剧烈刺痛或胀痛。经期过后包块开始逐渐缩小,同时疼痛减轻或消失。 经妇科检查发现,腹壁切口处包块大多位于皮下软组织内,边界欠清晰,呈圆形或椭圆形,质地较硬,活动度较差,病灶大小一般为2.0~4.0cm,伴有不同程度的压痛或触痛。B超检查结果显示,腹壁切口瘢痕处的皮下区域无回声或回声较低,边界欠清晰,边缘不整齐,包膜不完整,且缺少相应的血流频谱。 1.3 治疗方法 4例患者入住我站后全部接受手术治疗,一般采用硬膜外麻醉。在患者月经干净后4~6d进行手术,切口位置选择原剖宫产时的切口,根据包块内径的大小确定切口的大小。 手术过程中,首先要充分暴露整个包块;为保证完全切除异位包块,要适当扩大包块的切除范围,一般在距离包块边缘的1cm处。在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其中1例的病灶累及腹直肌肌层,另外1例的病灶侵及腹膜,其余2例的病灶在腹部直肌前鞘上方。 术后病理结果显示,4例患者均可见子宫内膜间质和腺体,因此确诊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2 结果 4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术后均痊愈出院,未再接受药物治疗。出院后,随访4~36个月,其中1例患者出现病灶复发,再次手术治疗,扩大切除范围后,随访36个月无复发。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妇科常见疾病,一般发生于妇女的盆腔脏腑组织内。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剖宫产率的逐渐增加,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也逐渐增多,对妇女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不良的影响[2]。因此,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防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大多数学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内膜种植所致,至今这种观点已被广泛认可。本病的诊断过程比较容易,在患者就诊的时候,只要详细询问其病史、剖宫产史、疼痛的部位及包块与经期的关系等就可作出初步诊断。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尤其是触及的切口下结节,病灶在1cm以上,应以手术治疗为主。与其他类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子宫内膜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治疗效果确切、复发率低的特点,这主要与腹壁切口部位的病灶容易切除干净有密切关系[3]。 本组4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于月经干净后4~6 d进行手术,并在距离包块边缘外侧1cm位置切开,保证了异位包块切除完全。随访4~36个月,复发1例,医患关系紧张,经再次手术治疗,扩大切除范围后,随访36个月无复发。分析4例病例诊断与治疗。本人体会如下: (1)为预防本病,应降低剖宫产率,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在行剖宫产时要保护切口。因为在手术的过程中,切开子宫后要进行常规的宫腔冲洗及擦拭,这容易造成子宫内膜间质的脱落,并粘附于腹壁的切口上;同时,由于腹壁切口较小,又缺少纱布保护,胎盘在挤拉取出的过程中容易引起内膜脱落种植在切口处。因此,在手术时要铺好治疗巾。此外,手术用的器械、敷料、手套均要保证为一次性的,避免重复使用;当胎盘剥离后,要用卵圆钳挟持纱布垫擦拭宫腔,避免直接用手接触宫腔;在缝合子宫肌层的过程中, 要尽量避免缝合子宫内膜。 (2)本病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应避免漏诊、误诊:①有剖宫产手术史;②腹壁切口处出现包块,并伴有疼痛;③疼痛、包块与月经周期之间呈规律性,随经期包块增大, 经期后缩小,且疼痛减弱或消失。另一方面,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彩超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①腹壁切口的皮下组织中有包块,回声较低,边缘不光滑,且形态不规则,内部常可见小的液性暗区,周围可见不完整的强回声环,包块常侵及腹直肌前筋膜;②彩超显示包块内部条状和(或)点状血流信号, 脉冲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0kV架空线路馈线自动化系统规划设计综述.doc
- 10kV线路无功优化补偿系统.doc
- 110kV电力线路电缆施工管理.doc
- 1200t举力浮船坞轮机关键技术设计.doc
- 138例周围血管急性损伤与修复的护理体会.doc
- 13―2 电磁波 相对论简介.doc
- 14 动量守恒.doc
- 15 波粒二象性.doc
- 150 t连铸LZ钢漏钢原因分析及对策.doc
- 16 原子结构.doc
- 5 Ways Show Gratitude 表达感激的五种方式.doc
- 50例会阴侧切伤口感染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doc
- 6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疏导的调查分析.doc
- 660 MW发电机漏氢原因分析与处理对策.doc
- 68例围绝经期综合征病人的心理测试及疏导.doc
- 8种“难吃”的食物更养人.doc
- 90后小姑子来了.doc
- A Class of Weighted Weibull Distributions and Its Properties.doc
- A Coding and Automatic Error―Correction Circuit Based on the Five―Particle Entangled State.doc
- A Parallel Platform for Web Text Mining.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