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及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及对策.doc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及对策   【摘 要】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国家科学文化的需要,在高校不断的扩招下,“大学生”这一名词已不再是精英的代名词,相反与“就业难”相联系。其原因在于高等教育与社会要求不适应,大学生自身的择业观,就业观和大学生不具备用人单位要求等因素直接或间接上都成了大学生就业难。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原因   2013年在网络上被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毕业生纷纷喟叹“就业难,没有最难,只有更难”。那么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原因在于:一边是今年创下历史新高的毕业生规模,差不多700万的毕业生,较大程度上刷新了往年的纪录;一边是计划招聘岗位数的下降,据调查了解到各个用人单位今年的招聘率下降竟高达近15%;一边是观望者多,用人单位待遇与毕业生的期望值有一定差距;除此之外,还与经济增长率的降低有关。   党和政府已经将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和安国之策。从宏观上讲,大学生就业是整个社会就业中的一部分,温家宝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把大学生就业放在社会保障内容中,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是学校和大学生的事,也是政府部门和全社会的事,需要各行各业、各部门协调配合。2014年的毕业季即将到来,我们要全面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便更好的应对即将到来的“毕业季”。   一、“就业难”成因:“难”在哪呢   都说“就业难,难于上青天”,那么,到底难在哪呢?人才的供大于求、大学生的就业期望高和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符合被认为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境的三大主要原因。结合各方面资料调查“就业如此难”的具体原因如下:   1.历史遗留问题:高校持续扩招   我国自九十年代末期开始依赖高校迅速扩招,因此毕业生规模迅速扩大并呈现只增不减的状态。而在迅速扩招的同时,正好碰上了高校分配的制度改革,从之前的计划分配转成市场体制的分配,与此同时毕业生的迅速增长致使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匹配出现了问题。这一原因是“毕业即失业”最重要的原因。   2.环境不佳:国际国内经济状况不佳   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率降低又加上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导致了总体的就业需求量下降,一边是大批毕业的毕业生,一边是缩少的用人单位,这也就形成了招聘会上一个摊位前挤满了人的情况。   3.新的趋势:大量的留学生“反留”,继续挤占原本就极其窄小的就业空间。近几年出现了国际留学生反留在中国的趋势,他们因各种原因留在中国,给国内严峻的就业形势造成很大的冲击。   4.毕业生自身   首先是毕业生的目标不明,期望值过高。据有关单位反映,今年在面试时,毕业生首要关心的并不是了解工作的内容,而是问薪酬问休假。还有许多毕业生不充分结合自身情况一味追求上升空间大、薪水高的职位。从今年开始“90后”成为了毕业生的舞台主角。用人单位称,他们大都是家中独生子女,思想境界与之前的“70后80后”大不相同,在找工作时更偏向“性价比”高的工作。其次是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还不能够完全适应社会的需求,目前高校开设的科目能力培养与用人单位所期望的大学生能力需求不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学生就业。   其次是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还不能够完全适应社会的需求,目前高校开设的科目能力培养与用人单位所期望的大学生能力需求不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学生就业。   5.用人单位的原因。   首先,企业大多不能提供与毕业生期望值相匹配的条件。现如今中国的许多企业存在着产业规模不够、格局狭小等问题。其次就是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抗风险的能力不强,许多毕业生可能会担心自己的工作不能受到保障而望而却步。所以许多企业在招了毕业生后花了时间去培养却遭到对方辞职等问题,所以企业宁愿去花大价钱去“挖角”,却不愿意去雇佣应届毕业生。   二、各阶层纷纷努力应对:如何应对“难”   (一)国家社会应努力应对。   首先政府应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且用人单位也应杜绝出现“关系户”,欲破“就业难”就应先破“关系网”。企业也需要再改善自身相对落后的生产管理方式,以吸纳更多的就业者。   (二)学校应针对市场变化调整教学设计   学校也针对人才培养方面更加准确定位,将专业的设置紧紧跟随着市场。同时学校也要“遏制潜规则”,杜绝出现给学生弄虚作假、蒙混过关的情况发生。这样,才能培养出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的大学生。   (三)毕业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首先毕业生一定要适时转变自己的就业思维,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放低身段”才有可能跳的更高,跑得更加快。与此同时也应适度选择一些含金量高的实习,以弥补自身的不足。最主要的是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能力要求,避免出现有工作,但却没人能做的状况出现。   三、反思: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