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忧智能网联车.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担忧智能网联车.doc

担忧智能网联车   2015年 12月16日,在由《汽车商业评论》联合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以及常州市人民政府和汽车产业投资促进工作委员会共同举办的“智电未来――2015汽车产业国际投资论坛”上,广汽集团工程研究院首席总师发表了题为《智联与智驾》主题演讲。   他以广汽为例,探讨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内涵、相关技术探索与缺失,以及实践状况和其中面对的挑战。同时,还回答了相关提问。以下内容由ABR记者杨与肖根据录音整理,此处有删节。   为什么我们总是谈智联智驾,谈新能源汽车,因为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交通拥堵、行车安全、污染问题(严峻),今天的问题到明天会不会突然消失?不会,只是问题的开始。因为我们作为GDP第二大国,虽然年产销是2000万多辆,但汽车保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有怎样的解决方式,才能对症下药?那就是新能源、网联化、智能化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核心DNA   车企、高校等基本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无人驾驶(研究)。呼声很高,但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实际上,它的产业化、工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当前还是在导入期,没有进入发展期,处于巩固期。(图1、2)   我们把智能网联核心技术归结为三类:车联网、主动安全和自动驾驶,这些加上基础平台建设,作为技术支撑,最终达到无人驾驶。   自动驾驶涵盖的技术有系统集成、大数据处理、车联网云数据处理、传感器技术等等。   智能控制技术分为感知、决策和执行三大系统,从信息服务原始定位到主动安全智能驾驶阶段,最后希望能够达到高级阶段包括V-X、安全控制等的整合系统。   在这方面广汽做了什么?T-BOX一体机、终端的一些应用等。主机厂对汽车总线、每个执行器的控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有自己特点的尝试。   我们也感谢互联网公司,这几年在不断地推动行业进步。十几年前我在通用做第一款自动巡航汽车的时候,一个雷达就要3000美元,今天一个雷达加控制和执行器,只要700到800(元)人民币。   所以才有智能车概念的普及和应用,才有我们今天坐在这里谈无人驾驶和智能控制。   我们必须建立跨平台电子电器架构技术、嵌入式平台技术、新能源动力总成技术、充放电技术等基础技术,但同时我们需要网络,需要大数据处理、车联网云数据处理。   没有网络,没有本身的配置去实现无人驾驶,靠什么执行?靠什么控制?靠什么综合?不现实。基础技术形成综合交叉技术,交叉跨行业,然后还有后面的数据,大家集成,才能达到完美的结合,缺一不可。   基础技术、网络架构是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DNA。2008年我回国的时候,主机厂大部分都没有电子电器部,都挂在车身、底盘部,就几个人,哪有什么车联网,还实行什么智能呢?!这两年欣慰地看到,车厂基本都有网络了,有控制了。   潮未落人已牺牲   还有,你必须要有三电核心系统技术,因为现在是智能车基于新能源。在座诸位都是企业家、投资人,这方面是非常值得挖掘的。我非常同意上汽朱军总的讲法(参见p190朱军演讲《上汽绿方向》),现在新能源汽车爆发性的增长,一些企业无论懂车、还是不懂车都一窝蜂地上,但一旦落潮了,谁没穿裤子,就会很明显。   我的观点是,潮还没落下来,很多人就肯定牺牲了,因为在新能源供应链上,很多人是有激情和热情的,但对车未必懂,比如一些软件控制的成熟度,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相关概念,更不要说应对处理机制。   当你的车掉电了,电池坏了,发动机要死的时候,作为供应商,你的技术还在保护你的电机,但对整车的影响是什么?有人去思考这个问题吗?!   行业里是没有的。因为很多做新能源的人就是大学毕业的“新兵”,不是抗美援朝时打过解放战争的人,不是先做过车,再转去做新能源。   这是我对行业的担忧,因为我现在也负责新能源车的开发,也是对行业的呼吁,无论是新能源车,还是智联网车,都还是一个车,还是要保持自己的一种习惯,一种文化,一种方式。   哪一种商业模式都不能立即颠覆人的习惯,包括驾驶习惯、对车的理解习惯,法规、标准、立法全世界都没有跟上,所以自动驾驶的路还是很漫长,慎行才能走得更远。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针对新能源汽车,我们要把常规车、常规元件引入新能源汽车开发;我们不仅要走好,还要走远;不仅有量,还要有质。整个产业链是共同的,没有一家能够独善其身,沉船上面无英雄,只有整个业界健康发展,才能共赢。互联网思维配合常规车成熟的经验,安全地介入,才能构成正常的智能网联汽车生态。   新能源车区别于常规车,有网络的应用,还有充电以及大数据等具体问题。你卖了1万、10万,我恭喜你是全世界领先的,可是比起常规车,不就是人家一个月、一天的产量?   所以在数据、经验积累方面,我们并不多,成熟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