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病毒的培养 在液体培养基中,噬菌现象可使浑浊菌液变为澄清. 在固体培养基中,若用适量噬菌体和宿主菌液混合后接种培养,培养基表面可有透亮的溶菌空斑出现。一个空斑系由一个噬菌体复制增殖并裂解细菌后形成的,称为噬斑(plaque)。 若将噬菌体按一定倍数稀释,通过噬斑计数,可测知一定体积内的噬斑形成单位数目,即噬菌体的数量。 噬菌斑 温和噬菌体 前噬菌体 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称为前噬菌体(prophage) 溶原性细菌 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lysogenic bacterium) 温和噬菌体 溶原性 前噬菌体偶尔可自发或在某些理化和生物因素的诱导下脱离宿主菌基因组而进入溶菌周期,产生成熟噬菌体,导致细菌裂解。温和噬菌体的这种产生成熟噬菌体颗粒和溶解宿主菌的潜在能力称为溶原性(lysogeny)。溶原性是遗传特性。溶原性可以发生变异。 温和噬菌体可有三种存在状态 游离的具有感染性的噬菌体颗粒 宿主细胞质内类似质粒形式的噬菌体核酸 前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 溶原状态 十分稳定,能经历许多代 在某些条件如紫外线、X线、致癌剂、突变剂等作用下,可中断溶原状态进入溶菌性状态,这称为前噬菌体的诱导与切离,发生率为10-2~10-5。 极少数溶原性细菌中的前噬菌体离开细菌基因组后,不进入溶菌性周期,这个现象被形象地称之为“治愈”。 噬菌体的应用 细菌的鉴定 噬菌体与宿主菌的关系有高度特异性,可用于未知细菌的鉴定和分型。如应用伤寒沙门菌Vi噬菌体可将有Vi抗原的伤寒沙门菌分成96个噬菌体型。 噬菌体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噬菌体基因数量少,结构比细菌和高等细胞简单得多,而且容易获得大量的突变体。 λ噬菌体可用来构建基因文库 基因工程载体 噬菌体展示技术 噬菌体的应用 细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应用噬菌体效价增长试验可检测标本中的相应细菌。在怀疑有某种细菌存在的标本中,加入一定数量的已知噬菌体,37℃孵育6~8h,再测定该噬菌体的效价。 辅助治疗,如应用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治疗创口感染。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四章 病毒 由于病毒特殊的结构和形态及其生活习性,把病毒列为单独的一界,即病毒界。 生 物 具细胞结构生物 非细胞结构生物— 病毒 原核细胞生物 真菌界 酵母菌 霉菌 动物界 微型后生动物 原生动物 水生植物 低等植物 高等植物 古菌域 细菌域 蓝细菌 放线菌 立克氏体纲 螺旋体纲 支原体纲 细菌 微生物 真核细胞生物 病毒的发现 考古学发现,古埃及第18代王朝时代(公元前1400年)的浅浮雕像上一位祭司萎缩的右腿是典型的小儿麻痹后遗症,说明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病所致。病毒病的文字记载数我国最早.公元前500年左右的《左传》一书中,就记述了驱逐狂犬、防治狂犬病毒引起的疾病。 19世纪末,已经分离得到了多种引起传染病的细菌,但也有一些传染病如口蹄疫、烟草花叶病等并不能证实是由细菌引起的。 1892年俄国学者伊万诺夫斯基首次发现烟草花叶病的感染因子能通过细菌滤器。 一、病毒的特点 1、个体极小(小于0.2微米)、形态多样(没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以及各种细胞器);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2、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大多数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有的含有类脂质、多糖等。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3、专性寄生。依靠宿主细胞合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 病毒的特点概括为 病毒:非细胞型+专性寄生+微生物 病毒的种类 (1)根据病毒的专性宿主可以分为: ? 动物病毒 ? 植物病毒 ? 微生物病毒——噬菌体 寄生在微生物中的病毒特称噬菌体。噬菌体只侵染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 (2)根据病毒的核酸类型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 ? DNA病毒 ?RNA病毒 三、病毒的形态和大小 形状:球状、杆状、丝状、蝌蚪状等等 大小:最大的病毒仅300-450×170-260nm 经典的病毒 结构包括: 蛋白质衣壳+核酸+极少量酶蛋白; 螺旋对称型:烟草花叶病毒、狂犬病毒、流感病毒等 立体对称型:腺病毒、疱疹病毒、骨髓灰质炎病毒 复合对称型: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 (见P86) 四、噬菌体 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在葡萄球菌和志贺菌中首先发现。 噬菌体的特性: 个体微小,可以通过细菌滤器 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 分布极广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形态 个体小,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蝌蚪形、微球形和丝形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结构 大多数噬菌体呈蝌蚪形,由头部和尾部两部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