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光 的 衍 射 本章主要内容 §4-1 光的衍射 Huygens-Fresnel原理 §4-2 单缝的Fraunhofer衍射 §4-3 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 §4-4 光栅衍射和光栅光谱 §4-5 X射线的衍射 §4-1 光的衍射 Huygens-Fresnel原理 §4-2 单缝的Fraunhoher衍射 §4-3 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 §4-4 光栅衍射和光栅光谱 §4-5 X射线的衍射 §4-4 光栅衍射和光栅光谱 N-2 个次极大 N-1 个暗纹 主极大 0级 1级 2级 4级 任意整数 除 整数倍的整数 返回 考察k级主极大的半角宽: [例] 波长为589nm的钠光垂直照射到每毫米500条刻线的透射式光栅上,衍射光无缺级现象。求: (1)最多能观察到第几级衍射光? (2)用1cm宽的光栅,能否分辨出一级钠光谱中的双黄线结构? 解:(1)依题意 最大级数为 3。 (2)双黄线的波长差为 ,由 得 ,恰好能分辨的光栅宽度为: 能分辨双黄线。 X-ray Diffraction §4-5 X射线的衍射 1. X射线与Laue的晶体衍射实验 X射线(伦琴射线)是波长在0.01―10nm范围内的电磁波。W. K. R?ntgen(德)1895年 K A + ? X射线管 既然X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本性与光相同,也应有干涉或衍射现象。但 如此短的波长 ,用普通的光栅( )无法观察到衍射现象! 1921年,Laue提出用晶体替代光栅,实际晶体是立体复合光栅。 M. vonlaue(德) §4-5 X射线的衍射 Laue晶体衍射实验: 衍射图样(劳厄斑) X射线管 铅板 晶片 干板 不同的晶体样品,得到的图样不同。通过图样的光强分布可以定量研究晶体的空间结构。后 Bragg(英)父子又提出另一种X射线衍射的实验,相应的方法比较简单。 Laue 实验的成功,开辟了用晶体衍射的方法研究晶体结构的新领域。 §4-5 X射线的衍射 2. Bragg实验与Bragg公式 Bragg 实验原理的基础是:把晶体点阵看作规则排列的平行原子层——晶面。 晶面间距记为d。 用H-F原理分析衍射: ?——掠射角 (1)同一晶面反射光的相干叠加 满足反射定律的散射光(子波)叠加为极大。 §4-5 X射线的衍射 (2)晶面之间反射光的相干叠加 考虑第一、第二层晶面:经对应的两个原子反射的两条光线相干叠加,光程差为 相干叠加形成极大值的条件为 Bragg 公式 (条件/方程) §4-5 X射线的衍射 说明:? Bragg 实验可以以晶体各解理面为反射面来做(从不同方向),因此用Bragg 实验可以测出晶体的空间结构。 ? X 射线晶体衍射实验开拓了两个研究领域: (1) 已知晶体结构(d)测量 X光波长(?) 原子结构的研究 (2) 已知X光波长(?)测量晶体结构(d) X 射线光谱学 晶体结构分析 [例1] 用方解石分析X射线谱,今在43?20? 和40?42? 的掠射角上观察到两条主最大谱线,求这两条谱线的波长。 已知方解石的晶格常数为 a0 3.029?10?10m 解: 同理 [例2] 1927年,戴维孙和革末用电子束射到镍晶体上的衍射(散射)实验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实验中电子束垂直入射到晶面上。它们在? 50?的方向测得了衍射电子流的极大强度。已知晶面上原子间距为d 0.215nm,求与入射电子束相应的电子波波长。 解:相邻两镍原子散射的电子波程差为 ,由叠加加强的条件可得 本章结束 The End of This Chapter Fresnel在波动光学发展历史上的巨大贡献: 在解决“微粒说”和“波动说”的百年之争的问题中, Fresnel始终 坚持从实验出发,为光的波动理论的发展及其地位的确定,提供了大量 的有利证据。 1814年,年轻的法国人Fresnel开始对光学产生浓厚兴趣。此后一年 里他做了大量的衍射实验,但当时光的微粒说仍占据统治地位,尽管世 纪初英国人Young的干涉实验早已公布于世,但法国的许多权威学者仍 然支持微粒说的观点,并努力给予微粒说一定的发展(用微粒说解释有 关光的一些实验现象)。直到1818年,法国政府还悬赏征求解决衍射问 题的答案,当时微粒说的支持者宣称他们一定能取得胜利。 1821年,夫琅和费用细金属丝绕在螺纹上,脱胎再压扁成平面,这是 最初的光栅雏形。1823年有用金刚石在玻璃上刻出直线。 19世纪末,采用精密机器在镀膜的玻璃上刻痕。 20世纪40年代,人们才用更精密的刻制机器直接在玻璃上刻痕,并大 规模地制备光栅。 1895年,伦琴在研究热阴极的实验中,意外地发现实验中所用的荧光屏 有微弱的发光,他断定是热阴极发射出某种射线所致。由于当时对这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