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三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答案: 血浆 组织液 血浆 组织液 相近 蛋白质 蛋白质 答案: 无机盐 蛋白质 7.35~7.45 37 ℃ 物质交换 算一算:外界空气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需穿过多少层细胞膜结构? 答案: 成分 理化性质 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 器官、系统 相对稳定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神经—体液—免疫 调节能力 破坏 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议一议:(1)长期营养不良的病人,血浆蛋白的含量降低,会出现组织水肿,为什么? (2)肾炎病人为什么会出现全身水肿? 答案:(1)血浆的渗透压变小,吸水能力减弱,组织液中水分子回渗的速率降低。 (2)肾炎病人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大分子蛋白质渗出毛细血管壁,进入原尿随尿流失,致使血浆蛋白的含量降低,组织液中水分子回渗率下降,造成全身水肿。 1.体液:人体内的全部液体,统称为体液,其组成如下: 2.内环境: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内环境。其各成分的关系如图: (1)血浆成分通过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入组织液,组织液成分通过毛细血管静脉端渗入血浆。 (2)组织液成分单向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到达左右锁骨下静脉回到血浆。 (3)淋巴循环可以调节血浆与组织液间的平衡。 3.内环境的成分 (1)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 ①营养成分:O2、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 ②调节成分:激素、维生素、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等。 ③代谢废物:CO2、尿素等。 (2)内环境中不应存在的物质 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有关酶、复制转录翻译有关酶、转氨酶等各种胞内酶。 4.不同人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 特别提醒: ①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可以与外界环境直接发生物质交换,没有细胞外液组成的内环境。 ②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液体虽来自于内环境,被分泌后可以与外界直接接触,不属于内环境。 1.能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答案:D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答案:A 一、内环境稳态与人体主要系统的功能联系 内环境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间的媒介。 1.O2的进入 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1)定义: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渗透压的成因 (3)血浆渗透压的决定因素: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决定,其中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是由Na+和Cl-决定的。 2.酸碱度 (1)正常人的血浆pH接近中性,约在7.35~7.45。 (2)维持因素:与含有 等离子有关。 3.温度 (1)人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所以人体内酶的最适宜温度也是37℃左右。 (2)体温:幼年成年老年;女性男性。 三、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1)内环境稳态的事实:pH(7.35~7.45),温度(36.5~37.5℃左右),血糖浓度(0.8~1.2 g/L),渗透压(约为770 kPa)等,可见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稳态,而不是某一恒定值。 (3)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如温度、pH的改变会影响酶的活性。 3.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渗透压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细胞维持正常形态和功能 的必要条件 B.CO2能够刺激呼吸中枢,内环境中CO2浓度越高越有利于 人体代谢 C.细胞代谢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氧化分解,血糖浓度 升高具有促进代谢的作用 D.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内环境的温度越高,酶的催化作 用越强,代谢越快。 4.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 解析:缺氧状态下的长时间运动会导致骨骼肌无氧呼吸加剧,细胞内乳酸积累,从而导致血液pH降低,此时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中的碱性成分(NaHCO3等)发挥作用,以避免pH的进一步降低。 答案:B 一、从内环境稳态的角度分析人体健康 运用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如渗透压、pH、温度稳定的机制,分析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山西中考历史试卷真题解读及答案讲解课件.pdf
- Unit 4 Amazing Plants and Animals Section A(Grammar Focus 3a-3c)课件 2025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ppt
- 2025年安徽省黄山市辅警(协警)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竞选班干部申请表.docx VIP
- 2025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三色笔记.pdf VIP
- 高浓及膏体充填新技术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pptx VIP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培训解读课件.pptx VIP
-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2章《第1节 金属材料》第一课时金属与非金属 课件(共27张PPT).ppt VIP
- 鲁迅《伤逝》课件.pdf
- T_BEPIA 0002—2025(高压电力用户配电室智能化运维规范).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