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外侧膝状体中的神经元细胞之间的连接是类似“K_4钻石晶格”的拓扑结构。 * 光感受器的换能过程 是一个光-化学-电转换的过程,其中视色素是基础,它由一个生色基团与视色素蛋白构成。 有哪些化学递质?其运作过程怎样? 三、视锥系统与颜色视觉 (一)三原色理论 (二)色觉对立机制理论 (三)色觉机制的现代观点 (一)三原色理论 19世纪初,Young(1809)和Helmholtz(1824)提出颜色视觉的三原色理论或叫做三种感受器理论。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三原色学说已经深入到基因水平。控制色素的基因被识别出来。 优点:充分解释颜色混合现象,而且大体上说明了色盲或色弱问题。 局限性 (1)不能解释全色盲人也有明度(或白色)感觉 (2)不能满意地解释负后像和同时对比问题。 (二)色觉对立机制理论 第1种是600~680纳米的红光使其产生兴奋作用,波长短于590纳米的绿光使其产生抑制作用的细胞(+R-G); 第2种是作用相反的,红光使其产生抑制作用而绿光使其产生兴奋作用的细胞(+G-R); 第3种是光谱蓝端的光使其产生抑制作用,而520~670纳米的黄光使其产生兴奋作用的细胞(+Y-B); 第4种是效应相反,即黄光使其产生抑制作用,蓝光使其产生兴奋作用的细胞(+B-Y)。 优缺点: 4种起颉颃作用的感色细胞的发现支持了黑林的四色学说; 对三原色能产生光谱上的一切颜色这一事实则不能给予说明。 绿和红 红和绿 蓝和黄 蓝和黄 (三)色觉机制的现代观点 颜色视觉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视网膜三种不同视锥细胞能够选择地吸收各波长,同时每一物质又可单独地产生黑白反应,无光时产生黑反应。 第二,颜色信息由视锥细胞向视觉中枢传递过程中形成三对拮抗反应,即红——绿、黄——蓝、白——黑反应。 第三,在皮层上产生颜色感觉。 四、外侧膝状体在视觉信息平行处理中的作用 外膝状体核(LGN):丘脑感觉核中的一个,专司视觉信息处理,规则的排列为六层弯曲的结构 。 (一)on中心和off中心通道 外侧膝状体神经元的感受野与神经节神经元具有相似特点:同心圆构型,中心周围拮抗,可分为on中心细胞和off中心细胞。 (二)X、Y和W三条平行通道双眼视差,立体视觉的基础。 (三)左右眼信息通道 视皮层的功能优势柱 (四)方位敏感性通道 方位功能柱 (五)空间频率通道 每种图像的基本特征在单位视角内出现的次数 (六)运动方向信息通道 (七)颜色信息通道 五、视皮层功能构筑1、视皮层分区 2、初级视皮层神经元感受野 3、视皮层功能柱 方位柱; 空间频率柱; 颜色柱; 眼优势柱; 视皮层的基本单位——超柱 新华网:现代科技的模拟机器手 * * * * * * * * * * 第二章 注意的神经生物学 第三章 感觉过程 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或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通过感觉才可以进行复杂的知觉、记忆和思维等活动,从而更好地反映客观事物。 感觉是维持人的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如果把感觉剥夺,就会使人的思维过程发生混乱,导致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 第一个感觉剥夺实验是由加拿大吉尔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赫布和贝克斯顿等人于1954年进行的 第一节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第二节 视觉过程 第三节 听觉过程 第四节 平衡觉、化学觉和痛觉 第一节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三、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什么是感受器——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信息的结构或装置。 表现为:外周感觉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外包裹的组织结构、感受细胞以突触形式与感觉神经末梢联系形成的感觉器官等形式。 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1.过程: 用某种能量形式的刺激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时,只需要极小的强度(即感觉阈值)就能引起相应的感觉。 2.特点: 每种感受器只有一种适宜刺激对其他形式的能量刺激或者不发生反应,或者反应性很低。 如:眼、耳 3.意义:在于对内外环境中变化进行精确的分析。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生物换能器 感受器能把作用于他们的各种刺激转变为相应的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或锋电位。 一定刺激能量导致的感受器电位转变的神经动作电位及突触传导; 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细胞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所发生的迅速、一过性的极性倒转和复原,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的升支和降支共同形成的一个短促、尖峰状的电位变化,称为锋电位,包括去极化和复极化过程。 感受器电位是和刺激的强度与持续成时间成比例的,感受器电位又导致相应频率和数量的神经冲动。 三、感受器的编码作用——信息编码器 感受器在把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