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术代表作”制度的实施条件和程序安排.doc
“学术代表作”制度的实施条件和程序安排
摘 要:“学术代表作”制度开启了人文社会科学科研评价体系的改革,旨在消除当前人文社科评价体系中“量化”评价标准的不良影响,建立“以质为主”的评价标准。由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研究周期长,社会影响见效慢,学术观点无完全的对错之分,评价中评审者的主观性多于客观性,且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时代性等特点,因此对人文科学研究采用“代表作制度”仍需辩证地加以认识,且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程序,才能保证其有效实施。
关键词:学术代表作;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量化”评价体系;“质化”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14)01-0099-07
2011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明确提出:“确立质量第一的评价体系”。[1]2012年3月,教育部、财政部又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提出将完善科研评价机制,形成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2]。这意味着高等院校科研评价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创新”和“以质为主”将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科研评价的主要标准。
人文社会科学科研评价不同于自然科学,需要区别对待。如澳大利亚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对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制定不同的科研评价指标体系,且定性指标体现科研特色,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非文献计量指标,包括没有产生出版物的研究活动,在会议上进行专家演讲,任杂志编辑,为科研在媒体中的普及作出贡献等[3];美国科研评价体系中最为推崇同行评议,而哲学社会科学的同行评价主体包括同行专家、社会科学研究者和社会公众;英国、德国崇尚学术自由,其科研评估指标体系兼顾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的结合。我国也逐渐认识到这一点,开始强调建立独立的人文社会科学科研评价制度。在当前强调“以质为主”的科研评价导向下,“学术代表作”制度被视为一种较为可行的质量评价标准。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为主的几所大学,对人文社会学科教师的职称评聘,尝试采取了“学术代表作”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在2012年《教师科研工作考核办法》中规定,如果教师不能完成岗位规定的科研任务,但在聘期内有重要学术论文、学术专著、教材及研究报告或其他形式的科研成果,可提交3篇(部)以内学术论文或学术专著等成果作为代表作,经其所在学院教师岗位聘用委员会评审,学校教师岗位聘用委员会根据评审意见决定考核结果。[4]
所谓“学术代表作”,是指申报高级职称评聘时,参评者提交1至3篇代表作,然后根据专家的严格评审,对其学术价值进行认定,如果得到专家的认可,即使只有一篇代表作,也能够获聘高级职称,而不需要满足一些硬性的科研指标。这一制度可谓是人文社科科研评价的创新,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也将矛头直接指向量化科研评价体系。然而,“代表作”制度是否可行?能否开启人文社科科研评价改革的破冰之旅?是否能够彻底解决当前人文社科评价所带来的浮夸之风,提升学术研究氛围,彻底代替当前量化的科研评价体系?代表作制度又该如何构建和实施?质和量如何实现辩证统一?等等一系列问题都直面评价者。现有探讨和研究整体上对“代表作”制度大都持肯定且鼓励态度,但也有学者持怀疑态度。如,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俞吾金指出,学术代表作主要是用来纠正以往只重视申请者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源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论文的简单化做法[5];还有学者提出,“学术代表作”能否被评审人读懂[6],以及高校学术评价不宜简单采用“代表作”制[7]。无论是肯定者还是怀疑者都没有认真讨论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学术代表作”评价制度该如何落实。为了有效发挥“代表作”制度在科研评价体系中的作用,必须对其从实体和程序上进行科学的构建。基于作者的身份,也为了保障研究的可靠性,本文仅研究人文社科评价中的代表作制度。
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难度
(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难以评价
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是长期实践中知识与智慧升华的结晶,她的产生离不开知识的积累、阅历的增加、感悟的升华、长期的思考,决不是一蹴而就的。[8]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是对各种社会现象的研究,因此必须植根于社会现实中,脱离了现实,研究成果将是无源之水,无壤之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具有以下的特点:
第一,研究周期长,社会影响见效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现象。精神世界复杂多样,社会现象瞬息万变,受到社会物质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需要开展长期的基础研究及积累丰富的经验。比如文学和哲学,没有几十年知识的积累和沉淀,没有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是无法创作出有思想和内涵的作品的。法学研究,虽然人人都说法学入门易,似乎人人都可以做研究,但是要真正创作出一篇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Multiple―Constraint―Aware RWA Algorithms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Use in Wavelength―Switched Optical Networks.doc
- Neuralized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 Develop Neural Rosette-Like Structures in Response to Retinoic Acid and Produce Teratomas in the Brains of Syngeneic Mice.doc
- New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for Better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University Librarie.doc
- New Method for Well Kick Tolerance Calculation.doc
- Noise Feedback Coding Revisited: Refurbished Legacy Codecs and New Coding Models.doc
-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Composite Ion Profile Control Agents Prepared with Oilfield Sewage.doc
- Olivin的世界.doc
- On How to Create a Harmonious Researching Environment by Analyzing the.doc
- On my own.doc
- On Plato’s Theory of Forms.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