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格斯玻色子”背后的低调老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希格斯玻色子”背后的低调老人.doc

“希格斯玻色子”背后的低调老人   49年前,他们共同解释了粒子物理学的“圣杯”;   如今,他们共同成为了“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现年84岁的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Peter W?Higgs)和现年81岁的比利时理论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Fran?ois Englert)一起分享了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8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750多万元)的奖金,因为他们共同解释了粒子是如何获得质量的理论。   1964年,恩格勒与同事罗伯特?布鲁特(已故)提出了标准粒子模型理论,希格斯也于同年提出一种粒子场的存在,预言一种能吸引其他粒子进而产生质量的玻色子的存在。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与否,便是证实或证伪希格斯场理论的确凿证据。几十年来,大西洋两岸从事希格斯场理论研究的科学家都在寻找希格斯玻色子的踪迹。   直到2013年3月14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小组的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先前探测到的新粒子就是希格斯玻色子,从而证实了希格斯场理论的真实性。   彼得?希格斯和弗朗索瓦?恩格勒当之无愧的成为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   寻找和“希格斯玻色子(上帝粒子)”一样难找的男人   与近来炙手可热、在全球范围内夺人眼球的“希格斯玻色子”的亚原子粒子不同,49年前首位预测这种粒子存在的英国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向来处事低调,很少接受媒体采访。作为英国爱丁堡大学现今的荣誉退休教授,希格斯常被描绘成一个隐居遁世的天才。   媒体的聚光灯对彼得?希格斯而言常常太过刺眼,为了躲避蜂拥而至的记者――每位诺贝尔奖得主都不得不经受的冲击――这位爱丁堡出生的物理学家不带手机,消失在了他于10月6日开始的假期里。   这是一个经过了精心设计,并且大获成功的“预谋”。10月7日上午,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宣布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之前――和之后――拨打希格斯的电话,都无人接听。   彼得?希格斯出生在英格兰泰恩河畔的纽卡斯尔,父亲曾在BBC担任声音工程师。后来,希格斯因为父亲工作的缘故,全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搬离了纽卡斯尔,希格斯也因此没有继续在学校接受教育。随后,希格斯与母亲居住在布里斯托,并进入了可安文法学校就读。也许是上天的安排,希格斯在那里结识了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者之一的保罗?狄拉克,并受到保罗?狄拉克在物理学方面的影响。   希格斯是以1964年开始发表的一系列论文而声名鹊起的。这些论文预测了一个能量场的存在,它充斥在整个宇宙而牵引着与它形成互动的粒子,同时赋予原本没有质量的粒子以质量。这个被认为在宇宙形成仅100亿分之一秒之际即被激活的能量场含有一种相伴随的粒子,那就是希格斯玻色子。   这个理念起初遭到大部分物理学家的摒弃。希格斯所得出的结论是运用了量子场论这一为人们所抛弃的过时学说。有些重量级权威坚称他们能证明希格斯的理论是谬误。据希格斯说:“我的同事大多将我看成是死死抱住量子场论不放的白痴,但我不相信它已像他们声称的那样丧失生命力。”――“事实证明预测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是我迄今做过的最重要的工作,恐怕也是惟一最重要的工作。”   揭晓谜底   2012年7月4日上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在举行的研讨会上宣布,最新发现的粒子很有可能就是希格斯玻色子。与会者都起身报以了雷鸣般的掌声,希格斯则用他的手帕擦了擦眼睛。一个星期以后,再来观看当时的录像,希格斯解释自己为何会作出那样的反应。“我差一点就要流泪了,”他说:“我被在场观众反应的浪潮压倒了。在此之前我一直在克制情绪,但听到观众反应时,我忍不住了,这是我能给出的唯一解释。”希格斯含泪,不是因为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这一发现,为希格斯的理论提供了佐证,也不是因为他终于可以证明自己不是白痴,而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这一发现对周围的人意味着什么。   另一位获奖者――弗朗索瓦?恩格勒   弗朗索瓦?恩格勒出生在比利时的犹太家庭中。作为比利时历史上第六位、也是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第四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恩格勒显得尤为“淡定”。   在新闻发布会被推迟了一个多小时后,恩格勒告诉诺贝尔委员会:“一开始我以为自己并没有获奖,因为我并没有看见官方公告。”当被问及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感受时,恩格勒在电话中表示:“你可以想象到,这当然是非常愉快的。能得到诺贝尔奖的认可,我感到非常非常激动。”   同样低调的老人――希格斯玻色子无需改名   其实,希格斯玻色子拥有不止一位奠基之父,准确地说,一共有6位。1964年,在彼得?希格斯提出有关希格斯粒子设想的差不多同一时期,比利时科学家罗伯特?布罗特和弗朗索瓦?恩格勒,以及英国科学家汤姆?基布尔和两位美国同行杰拉尔德?古拉尔尼克和理查德?哈根所组成的跨大西洋“三剑客”,先后独立发表了相似的理论。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