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篼法官”:我从不给自己投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背篼法官”:我从不给自己投票.doc

“背篼法官”:我从不给自己投票   车入广元境内,路边多处可见“向全国优秀法官郭兴利同志学习”的标语。显然,郭兴利已成为当地的一面旗帜,一张名片。   郭兴利是广元市剑阁县法院党委委员、开封镇法庭庭长。今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他“全国模范法官”荣誉称号之前,他就以“背篼法官”的外号而盛名在外了。   虽说是阳春三月,但开封法庭的庭长办公室里仍然冷飕飕的。郭兴利一边忙着处理卷宗,一边示意记者入座,连个简单的寒暄客套也没有,采访就算是正式开始了。   背篼里装着老百姓   现年54岁的郭兴利,看上去至多四十七八岁,非常干练。他的办公室里,吸引记者目光的,是一个大大的竹背篼,背篼里面装着国徽和“审判长”、“书记员”、“原告”、“被告”等纸牌子。   这个背篼后面,藏着很多故事。   1999年的一天,开封法庭要审理一对老人状告儿女的赡养案件,说好了是上午9点开庭,可眼看都12点了,还没见老人的踪影。儿女们等得不耐烦,一个劲地说:“他们不会来啦,我们回去了。”可郭兴利却坚持要再等等,又等了很久,两位老人终于气喘吁吁、步履蹒跚地来到了法庭。   “早上5点就起床了,饭也没吃,走了30多里的山路,可还是迟到了……”说完这些,老人的眼里充满了歉意。   这件事对郭兴利的触动很大。“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主动到老百姓家中去开庭审理案件,最大限度地减轻老百姓的诉讼负担、奔波之苦呢?”当天下午,郭兴利便决定:今后凡是能够就地审理的案件都必须就地开庭审理。   第二天,郭兴利便到集市上买了一只川北特色的竹编背篼。背篼上大下小,下面装卷宗,很安全;上面放国徽,宽敞。在此后十几年的“背篼法官”生涯里,老郭背着背篼跑遍了所有乡镇村社,在农家院落里、河道溪流边、工厂学校中、田边地坎上,背篼一放,国徽一挂,几张桌子一搭,甚至是几块石头一垒,便开庭审理案件。乍一看,这就像是只有在电视剧里才会出现的镜头。   本刊记者试着提了提背篼里那个大大的金属国徽,一只手提着有点儿吃力。“整个背篼里的东西,大概有50斤。”郭兴利说,灾后重建路修好后,大部分地方都通车了,现在背篼就很少背了。不过,不通车的地方,还是要用背篼。   开封法庭所使用的稿纸,下方的页脚部分,都印着“宁可自己多跑腿,不让群众多跑路”几个字,这是对“背篼精神”的最简练概括。   有时候一杯水就能解扣   郭兴利所办结的案件中,有90%是通过调解结案的;而95%的案件是当事人自觉履行了义务,未交付强制执行。   就在3月中旬,郭兴利还通过QQ视频调解了一场离婚案――其中一方当事人路途遥远,没有到法庭。对于不太会熟练使用电脑的老郭来说,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采访时,本刊记者旁听了另一场离婚案,原告李香红诉被告王军(化名)外遇并跟第三者生育一个孩子,主张解除婚姻关系、分割共同财产并获得精神损失赔偿。该案进入调解程序。   在调解中,郭兴利对被告说:“原告提出的请求是否合理,你自己心里有数,要多反省自己的过错。作为男人,要有担当、有交代。女人给你养两个娃儿,多辛苦?男人,稍微吃点亏没关系,钱还可以再挣,但女人可就比较难了。”   看见双方情绪平息,郭兴利又顺势引导说:“你们虽然要离婚,但抬头不见低头见,如果闹僵了,以后见面会多尴尬?不能因为离了婚而断了全部的感情,甚至成为仇人。”   当日中午,在双方律师的参与下,离婚协议达成。双方当事人都很感激,邀请法官吃饭,被郭婉拒。下午4点,关于该案的法律文书已经制作完成。“不是说在法官的调解下达成和解就算了,还需要注意善后,避免一方当事人反悔或报复另一方。”   郭兴利办公室的茶几上,摆着一摞一次性纸杯和一盒茶叶,旁边摆着一个烟灰缸。“不是我鼓励当事人抽烟,我自己也不给当事人发烟。不过,如果被告给原告发烟,这对缓和双方的紧张关系就很有用。有时候,甚至是一杯水一根烟就能解决问题。”   翻看郭兴利在正义网发表的获奖感言,面对“如何做好一名基层法官”的提问,他的回答是:“把自己的心与老百姓的心贴在一起,与当事人换位思考;与老百姓拉近距离,不能摆官架子。”   他把自己比作医生   “人少、事多、压力大”,郭兴利这样概括自己的工作状态。   整个开封法庭,除了庭长郭兴利,就只有一个刚来不久的研究生。从元旦到现在,郭兴利一个人就处理了四十几个案件。   最让他感到恼火的是,找人难、文件送达难。“我们不怕案子难,就怕找不到当事人。有时候,一个当事人得花半个月才能找到。”   工作充满艰辛和焦虑,回到家里,时常感到疲倦。每天的超负荷工作,郭兴利的身体已被透支了,经常头晕,还有骨质增生、腰间盘突出,视力也不好。那年获得“全国优秀法官”荣誉,县法院特别奖励他携家属一起出去疗养,但他确实抽不出时间,不得不放弃了。   面对如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