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部超越喜剧的喜剧.doc
一部超越喜剧的喜剧 作为一部意大利人写的法语歌剧,《军中女郎》创造了在巴黎谐歌剧院上演的所有外国作品中的最高成就。在艺术上一向骄矜自傲的法国人,很少如此买账一部外国人写的歌剧。直到不久前,每逢国庆日巴黎谐歌剧院都会上演《军中女郎》,第二幕激动热心的士兵合唱“向法兰西致敬!”甚至一度与法国国歌有不相上下的地位。这样的盛况不仅法国人,连作曲家多尼采蒂自己也完全没有预料。 1839年是多尼采蒂创作生涯发生转折的一年。他原本为那不勒斯圣卡罗歌剧院写的《波利乌托》遭到审查员刁难,致使他将工作重心转到了法国。巴黎歌剧院一下子与他签下了两部委约作品,其一为《波利乌托》的法语修订版(改名为《殉难者》),其二为《阿尔贝公爵》。然而两部作品命运多舛,由于各种原因而久久得不到上演机会。借这个空隙多尼采蒂开始为另一家剧院――巴黎谐歌剧院写作品,也就是《军中女郎》。 《军中女郎》的戏剧结构 创作脚本的是当时法语戏剧界的老牌搭档:圣乔治和巴亚尔,歌剧一共两幕,故事发生在1800年马郎戈战争后不久的一个村庄里。女主角玛丽自婴儿时被21军团的中士叙尔皮斯收养,被士兵们称为“军队的女儿”。她告诉叙尔皮斯自己曾被一位叫托尔尼的青年所救,如今两人相爱。托尔尼碰巧来找玛丽,士兵们高歌祝福他们的爱情,但叙尔皮斯却坚持养女应该嫁给军团里的人。侯爵夫人说玛丽其实是她外甥女,要带她离开部队,玛丽与托尔尼依依惜别。 第二幕拉开,时间已过去几个月。玛丽在侯爵夫人宅邸中的贵族生活过得并不愉快,古典声乐课让她厌烦,更糟糕的是她还要服从姨妈之意,在当晚与西皮翁公爵签订婚约。21军团不期而至,此时托尔尼已升为军官,他与玛丽、叙尔皮斯三人重聚在一起。托尔尼当众揭发侯爵夫人撒了谎,她没有姐姐,因而不可能是玛丽的姨妈,不能对玛丽的婚姻做主。侯爵夫人无奈之下透露出玛丽其实是她私生女的事实,玛丽难违母命答应签约。托尔尼和士兵们却在前来参加订婚礼的宾客面前高喊:“玛丽是我们团的女儿!”侯爵夫人终被打动,祝福了女儿与托尔尼的爱情,众人欢呼,高唱“向法兰西致敬!” 其实,《军中女郎》在巴黎谐歌剧院的初演并不成功,一方面男高音发挥不佳,另一方面也因为某些嫉妒多尼采蒂的法国同行在搞鬼。甚至连柏辽兹也很不光彩地掺了一脚,发表文章称多尼采蒂的音乐抄袭了自己早期的意大利歌剧。好在几个月后,《军中女郎》就重获它应有的声誉,于次年在谐歌剧院整整上演了55场,此后又很快被翻成意大利语搬上了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的舞台。多尼采蒂为此作了修订,特将剧中的法语对白改写成宣叙调,该剧在上世纪30年代的意大利十分流行,由当红女高音托缇?达?蒙特担纲主角。1930年,法语版在美国大都会歌剧院首演,1966年在英国的皇家科文特花园歌剧院首演,成为世界级的经典。 《军中女郎》与大部分喜歌剧一样有通俗讨喜的情节和用音乐写就的幽默场景,但新颖的部队背景和从头到尾洋溢着的那股爱国热情却在同类中相当罕见,加之多尼采蒂流畅、上乘的音乐,注定她必然会从无数昙花一现的喜歌剧快餐中脱颖而出。 剧中最妙趣横生的一幕,当数玛丽在侯爵夫人宅邸的声乐课。这场微妙的戏中戏里,在宅邸养伤的叙尔皮斯、脱下军装换上淑女服饰的玛丽以及举止高贵的侯爵夫人,势均力敌的三方碰撞出一串串音乐上和戏剧上的冲突。在钢琴教师的伴奏下,侯爵夫人要求玛丽接受仪态训练,并学唱老掉牙的古典歌曲。女高音故意把两首咏叹调唱得很难听,使侯爵夫人非常头疼。这一段写得非常巧妙,音乐戏谑与情节发展结合在一起,给了台上演员尤其是女高音以很大的发挥空间。叙尔皮斯一开始还劝玛丽好好配合,结果军人出身的他渐渐也受不了这股陈词滥调了。他起身与玛丽站到了一起,唱起了一首流行风格的二重唱。 侯爵夫人很不满意,在她的逼迫下玛丽只得重拾乐谱,然而她没唱几句便忍无可忍,一边飙着刺耳的花腔一边将乐谱统统扔在了地上。叙尔皮斯见状赶忙起身,这时多尼采蒂笔锋一转,音乐突然从华丽的古典咏叹调变为21军团的队歌“鼓声咚咚”!在父女俩激情澎湃的齐唱中,连钢琴教师和管家都为之振奋。侯爵夫人加入进来构成三重唱,只不过唯有她唱得愁容满面、痛心疾首。 这一幕看似是一场融合了古典、通俗与军乐等不同音乐元素的大杂烩,作为一种烘托气氛的手段这在喜歌剧中并不罕见。然而多尼采蒂永远不会为了戏谑而戏谑,哪怕是在这样一场“闹剧”中,也蕴含了戏剧上的暗示与推动。这场戏虽然在侯爵宅邸,却是玛丽骨子里的军人血统最为凸显的时刻:这场戏也暗示了叙尔皮斯态度的转变――在第一幕中他还坚决反对托尔尼与玛丽的婚事,却因这场贵族与军人审美趣味的较量与女儿(亦是托尔尼)站到了一起:也正是因为这场戏,使得侯爵夫人认清了亲生女儿的精神血缘,为大结局中她态度的反转做了铺垫。甚至有学者认为,这一节声乐课才是整部歌剧的关键所在,多尼采蒂大费笔墨去写的部队情景不过是个陪衬,其真正旨意是要借此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