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成都逸人丁季和
?(《丁季和》书影)
有的书编得不算好,却让人爱不释手,以其有内容也。
比如最近看到的一本《丁季和(丁季和先生诞辰八十周年纪念)》。这本纪念集以书法为主,兼收诗词、联语及杂著。书中收文不多,有小品文数通,却是第一等文字。
如《自述》:
“同荣期之二乐”乃抛文,意即男性公民①。“终生未娶,只影为乐”,可浮一白。盖终生未娶之人,多少孤癖,而丁为人慈祥,晚居郫县太和乡,弟子填其室,或课童习字,幼人之幼,俨得天伦之乐,是一奇也。“平生不遇,而以不遇为大幸”,可浮一大白。盖世间不遇之士,多少怨天尤人,一股腌臢之气不能自已,鲜有心气和平者,更无论“以不遇为大幸”了。有人说他“没有丝毫的悲凉、失意与苦寂。”其文皆出于至性,非作态也。
丁于书道,持论甚高。
虽不治印,其序罗祥止六十印谱云:“印,形学也。主精神。故以尚雄强为宗。汉刻为不祧之祖,而特重刀法,是为正宗。”可谓片言据要。论书类如此,谓“写字须一路砍杀,又要法度严整。”“字贵沉着飞动,八面开锋,不在于快。此事甚关学养,非可力运。”眼毒,于古人评头论足,说:“怀素伤野,孙虔礼伤弱,智永伤拘,赵松雪伤俗,董其昌伤寒俭。”又说:“黄山谷作字,落笔取势,如正三角形,以一点之力,覆及一面,不可取。作字取势,当如倒三角形,以一面之力,落到一点。”于今人独赏谢无量,谓其“不衫不履,忘人忘我,逸气了不可及”,札云:
“逸品”取决于天份,“能品”是功夫字。“自郐”是微不足道的意思②。这篇文字的口气,绝类李清照《词品》,纵然嗤点前贤,只为真体内充,故绝非轻薄为文。又评:“米芾周信芳皆有作态之嫌”,令人错愕。又评:“启功写若干幅字,只看他一幅就行了。”不能不说是一针见血。自谓“倘得十年临池,或可入于恶札之列”,语似甚谦,实甚自负。但他有本钱,说得起这个话。其自创丁体,“出于散氏盘,熔以隶意”,看他的字,不能不服气。 (丁季和墨迹)
小品文外,当推联语。
丁受业于徐鸿冥,与其子无闻为至交,而性格迥异。徐无闻为中共党员,西南师大名教授,精通金石书法,名满天下。丁闲居乡里,不名一文。徐荐丁参加《汉语大字典》的编纂,因不在体制内,竟未获署名。丁尝说:“徐无闻是个善菩萨,什么样的人,都不拒绝。他这样的人不能为政。我和他相反。当然,我也不能为政。”又说:“徐无闻有一印曰:‘与司马相如同里’。要是我,就刻成‘与严君平同里’。”又说:“我也不是踏实用功的人,……我赶不上徐无闻。龟兔赛跑,他跑到了前面。”读之如见其人,又如见徐无闻。徐无闻死,据知情人说,丁“上香焚纸,口里念念有词,不吃不喝,除了跪拜,就是昏睡,如此达半月之久。”撰联曰:“如公安可死,与我最相亲。”挽联之绝唱也。他如自题西畴居联云:“此地无崇山峻岭,其人乃孤陋寡闻”,题琴台故径联:“故径忆琴台怀音响乃如人在,文豪生锦里继诗骚而以赋传”,题武侯祠联:“蜀汉得公三分鼎,成都有桑八百株”,题三苏祠联:“岷峨秀色独无二,唐宋文豪八有三”等,皆对仗工整而出人意表,佳作也。
丁对徐无闻之死,虽极悲痛。及其面对死亡,则至为从容。札云:
刚好一页纸,一手好字,从容不迫,只有一两处改动。医生宣判死刑,常有人吓得半死。而丁氏“心安理得”,与来访诸友“相聚甚欢”,不扫别人的兴。“绝对不寻医求药,自讨苦吃。”明明“吞咽更形困难”,感觉却“无甚大苦”。一生坎坷,有忍饥挨饿的经验,故曰“借经旧游之饿乡,以入于无何有之乡,正此时也。”又嘱不要惊动亲友,只通知至亲甥侄处理后事,要求“迅速焚化”“不要骨灰”,又说“此乃常事,何用惊诧。”这决不仅仅是对人生的看淡,还有“看浓”者在:“平生得力友情,谨向至可宝贵之友情道别!”这个叹号原文就有。我觉得,这样的文章可以入选中学语文课本,教学生以通达的人生观,懂得什么叫善待人生,又懂得什么叫视死如归。
丁为诗散缓,而笔端有口,以古风为得体,有《卖血咏》,自叙卖血经历,一波三折,颇见世态,兼杂自嘲,是一篇诗体的“卖血记”。
另有一首七古曰《题群殴图》:
夹叙夹议,纵横捭阖,穿插变幻,引人入胜,唐宋诗即有此体。创于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苏轼则有《韩干马十四匹》,皆写马群情态。而此诗的创意在写世态人情,一起“群氓何事不从容”、结尾“呜呼公等皆有长技在,何不江宽湖远各西东”,皆如当头棒喝,反对斗争内耗,呼唤社会和谐,有事可据,有义可陈,语言有味,诗意盎然,真佳作也。
面对这样一本奇书,读者最想知道的是作者何许人也。然而从头翻到尾,没有小传,也没有年谱。这是一大缺憾。虽然封底上名片似的写了几个头衔“学者”“诗人”“书法家”“文字学家”及生卒年月。但信息太少,根本不能满足读者的好奇心。还有,有了“文字学家”一衔,“学者”就纯属多余。又,丁书清嘉庆丙辰年状元赵文楷③联“春气遂为诗人所觉,夜坐能使画理自深”,书中把上下联弄颠倒了。这是一个低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