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山东省职工队伍展的阶段性变化.doc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东省职工队伍展的阶段性变化

山东省职工队伍发展的阶段性变化 及相关问题的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山东经济和社会事业迅速发展,职工队伍也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队伍进一步壮大,结构进一步合理,素质进一步提高,观念进一步转变,先进性进一步发展,广大职工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推动了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同时,由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给职工队伍的发展带来深刻影响。科学认识和把握职工队伍的发展变化情况,分析研究职工队伍的发展趋势及社会影响,对于我们在新形势下更好地推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落实,发挥广大职工在共建共享和谐社会中的主力军作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近年来山东职工队伍的基本状况 1978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山东的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全省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10275.5亿元到2007年的25887.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7723元,分别是2002年的2.5倍和2.4倍。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674.5亿元,是2002年的2.7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389亿元,是2002年的5.4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6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85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87.3%。城市化进程加快,全省城镇化率由2002年的40.3%提高到46.8%。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职工队伍的来源、组成、结构等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职工队伍总量快速发展壮大 以产业工人为主体的职工队伍发生了很大变化,来源更加丰富,组成更加多元化。一是传统产业工人大大减少,脑力劳动者、技术、管理人员的比重大大增加。二是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成为新兴的产业工人。据省统计部门的数据,进入21世纪以来,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年均递增8.9%以上,到2005年末,全省转移到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为1736.3万人,主要包括两部分人员,一是城市扩张、城镇发展,部分失地农民变为市民;二是农村新生劳动力进城务工变为农民工。目前,在建筑、劳动密集型加工业、餐饮服务业等许多行业,农民工成为一线工人的主体,如建设系统的农民工就占到职工总数的80%以上。三是新兴社会阶层人员成为职工队伍的新生力量。伴随着社会结构的分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6个新的社会阶层。在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除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自由职业者外大多数人都成为职工队伍的一部分;另外,其他以各种形式被雇用的人员,如家庭雇员、家政人员、小时工等也加入到职工队伍的行列。据省统计局统计,2006年我省非农产业就业人员总数和城镇就业人员数比2002年分别增加874.6万人和476.4万人,增长了31.7%和24.45%。 (二)职工队伍结构显著变化 伴随着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市场的不断拓展,目前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职工队伍分布结构已基本定型。 一是职工队伍的年龄结构整体上趋于年轻化。据山东省第六次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山东省职工的平均年龄为37.27岁,比2002年第五次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时平均年龄小3.67岁。年龄在35岁及以下的占43.1%,比5年前高7.9个百分点。36-50岁的职工占47.3%,比5年前低4.2个百分点。51岁及以上职工占9.6%,比5年前低3.7个百分点。 二是职工队伍的所有制归属趋向于非公有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我省公有制单位从业人员逐年减少,非公有制单位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全省城镇公有制单位的从业人员由2002年的588.4万人,减少至2006年的480.7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由30.2%减少到19.82%,下降了10.38个百分点;城镇非公有制从业人员从2002年的1360.2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1944.3万人,净增584.1万人,增长42.94%,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由69.80%增加到80.18%。 三是职工的产业、行业结构变化较大。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建设制造业强省和大力发展服务业战略的实行,我省二、三产业从业人员迅速增长。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为1375.1万人,此后以平均每年100多万人的速度增长,2006年达到1870.3万人,净增495.2万人,增长36%;其中,制造业从业人员增长迅速,由2002年的760.7万人增加至2006年的1223万人,净增462.6万人,增长60.8%。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002年为1382.3万人,到2006年已达1761.

文档评论(0)

owy2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