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同学总结的自然证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指导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理论武器。它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学方法论。
2.自然界:是指有内在联系的“过程集合体”。
3.自然观:研究自然界、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界总体的、根本的看法。
4.观察方法:指人们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和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仔细查看、记载、叙述自然界发生的现象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5.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利用一定的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中,或特定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检验的科学研究方法。实验:人们利用一定的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6.科学方法:科学认识的主体为了正确反映、复制客体,使用主观手段的总和。
7.科学问题:科学研究过程中,科研主体在一定时代条件和背景下,提出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中未解决的矛盾,它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8.科研选题:在科学问题的引导下选择和形成今后所要研究课题的过程。
9.观察:有意识、有目的地感知研究对象的过程。
10.实验:人们利用一定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13.分析:在思维中把研究对象分解为不同方面、部分、特点和属性。
14.综合:在思维中,在分析的基础上,将事物的各个方面、部分和领域联系起来,形成对事物总体的认识。
15.归纳法:从个别到一般,发现每个个别事物都具有某种属性和特点,形成一般结论。
16.完全归纳法:对一个事物的全体对象进行概括后,得出的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17.简单枚举法:根据某一属性在部分对象中重复出现,从而对该事物做出一般结论的方法。
18.演绎法: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即从已知的科学原理、结论出发,推知某一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的方法。
19.形象思维:具体反映事物形态形式的基础,通过形象联想和形象想像对事物本质认识的方法。可分为:形象联想和形象想像。
20.形象联想:不改变头脑中已有形象,由已有形象推知研究对象的形象。
21.形象想像:对头脑中已有形象进行加工、重组形成新的形象。
22.直觉思维:不经过一定逻辑规定和思维程序,而直接把握事物本质。具有如下特征:a、认识产生突发性,无过多生理、心理准备。b、认识过程的突变性。C、认识成果的突破性。
23.逻辑思维: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思维形式对研究对象进行间接认识的思维方法。
24.创造性思维:思维对感性材料和已有知识进行思考时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约束,而是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思维方式。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想像、猜想、联想、幻想、灵感等。
25.科学概念:表达同类事物共同属性的认识形式。
26.科学定律:反映研究对象之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的认识形式。
27.科学假说:依据一定的科学事实与理论对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作出推断性的认识。
28.科学理论:经实践验证的正确反映研究对象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48.科学:就是正确的反映自然对象及其规律的知识体系。
49.技术:是人类为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历史劳动手段、工艺方法、技能体系的总称。
50.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以科学技术为核心,所有的经济行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都依赖于知识的存在和知识的创新的新经济。
51.知识体系:完整反映人类科学认识的知识体系。
52.格式塔转化理论:同一事物形态的观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
53.线性系统: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简单,是一种单值单向对应性关系。
54.科学事实:就是人们通过观察、实验而获取的经验事实。
55.科学问题:科学研究过程中,科研主体在一定时代条件和前景下,提出的科学理论与科学实践之间未解决的矛盾,它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56.科学概念:是在科学认识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57.人化自然:是人类实践手段所及从而变革了的那部分自然界。
59、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研究目的,完成特定研究任务而沿着正确的道路进行,实行的各种主观手段的组合。
60、格式塔转换理论:同一事物形状的观察,不同人有不同的观点。
61、环境:对一个系统产生影响,又不是系统构成部分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62、功能:在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上表现出来的能力。
63、平衡系统:系统内部各个要素面临的条件,状态是相同的均衡的,无宏观的交换和交流关系。
64、近平衡系统: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有差异,这些差异的相互作用是按线性关系表现出来的。
65、远离平衡系统:系统内部所具有的条件、状态存在明显的差异,有交流、交换,是系统进化的条件。
1、? 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各国专利保护期及中国专利法.doc
- 各大板块龙头股认列表.doc
- 各学科领域入门籍推荐.docx
- 各岗位安全生产任制-----1-1.doc
- 各年级(一年级高三)心理特点及沟通方法.doc
- 各种光纤接入方简介.doc
- 各种媒体的广告现形式.doc
- 各科考研的重点校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 各级管理人员安职责.doc
- 各级隐患排查治责任制.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