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 五、语言观念 1、语言崇拜:源于古代巫术;表现主要有趋吉避凶和避讳。 2、避讳:(1)概念: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指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不能在口中直呼其音。(2)避讳方式:通过字形的有缺笔、拆字和删字等;通过字义,用同义、近义字取代讳字;通过字音,即用同音字、近音字代替讳字。 3、修辞观:注意语言的传达效果,重视说话的场合、对象、时机和分寸;言语形式既有追求质朴的也有追求华美的。 (重点掌握) 第六章 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 六、文字观念 1、汉字起源的说法:(1)河图洛书说;(2)仓颉造字说。 2、关于汉字的争论。 第六章 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 七、汉语汉字的规范意识 秦代的“书同文”措施 八、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教育 1、历代儿童识字教材:周代史官编纂的《史籀篇》;秦代李斯的《仓颉篇》;西汉史游的《急就章》;南北朝《千字文》;北宋《百家姓》;元朝《三字经》。 2、传统语文教育的特点。 第六章 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 九、汉语汉字与文字艺术 修辞格:对偶、顶真、回文、析字、复叠等。 十、汉语汉字与民俗 1、对联 2、语言和字谜 3、姓名文化 第七章 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汇与现代化 本章内容 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 二、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三、中国文化发展的现代趋势与时代规范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考情分析 本章重点考察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标志性事件)、中国文化(四大发明、科举制度、儒家学说等)对世界文化的影响、20世纪中国文化的三大思潮、我国历代伟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提法。出题形式以选择为主,大概分值约2-5分。 如:2006年1月单选题第24、25题;2006年10月第24、25题,多选题第30题; 2007年1月单选题第24、25题。 第七章 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汇与现代化 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 1、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第一次大交汇 印度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过程,是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 2、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 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16世纪末叶,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初期传教的耶稣会士的东来,也即明朝嘉靖、万历年间。 陈独秀将这一阶段总结为7个阶段,详见其著作《吾人最后之觉悟》,教材336页。 第七章 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汇与现代化 二、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1、四大发明 代表了我国物质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2、科举制度 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深远 3、儒家学说(教材342-344页) 在欧洲、亚洲的影响 第七章 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汇与现代化 三、中国文化发展的现代趋势与时代规范 1、中体西用论 代表人物:洋务派领袖张之洞等 2、全盘西化论 代表人物:胡适 3、儒学复兴论 代表人物:梁漱溟、熊十力(20世纪20年代) 贺麟、冯友兰( 20世纪30-40年代) 抗战期间的三大书院:马一浮(复兴书院)、梁漱溟(勉仁书院)、张君劢(民族文化书院) 4、综合创新论 主张“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 代表人物:李大钊、毛泽东等一批共产党人 第七章 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汇与现代化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新中国三代领导人的关注: 毛泽东: 1、“古今中外法”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一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纲领(20世纪40年代) 2、“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20世纪50年代) 邓小平:三个面向(现代化、世界、未来)( 20世纪80年代)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世纪90年代) * 第三章 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 一、生产生活文化 1、中国生产文化的含义:指在中国传统的农耕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所产生、发展和连续传承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又称农业文明。 2、中国农业经济的多元文化要素:其基础是农耕自然经济及牧业、林业和渔业等,与此相关的还有手工业和伴随农产品的商品化所形成的市商贸易。 3、中国生产经济文化的核心特征:农耕自然经济。 第三章 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 二、农耕灌溉文化的内容 1、农耕灌溉文化的含义:是中华民族生产文化的主体内容。 2、农耕灌溉文化的主要部分:北方是麦黍型农耕文化,南方是稻作型农耕文化。 3、农业岁时历法的文化价值:最早完整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名称的文献是《淮南子》;汉代以后,历法被统一当作礼制规范,向天下推行。 4、农耕仪式的类型与功能:打春牛、放桃花水等等。 5、农书对农耕文化思想的概括:(1)统筹水土利用规划(2)调整好农业生产关系(3)”荒政“思想(4)人力胜天说 第三章 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 三、农政思想的内涵 1、农政思想的核心是“政绩观”和“勤农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大学选修专题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各阶级对对第一项历史任务的探索与教训(3戊戌变法).ppt
- 历史人文之第7章糖代谢.ppt
- 大学选修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变革.ppt
- 大学选修中国史学史课件为人民服务.ppt
- 大学选修中国民族音乐学_汉族.ppt
- 大学选修樱花.ppt
- 大学选修中国政治制度史绪论.ppt
- 大学选修一轮复习之中国近现代史.ppt
- 大学选修中国文化受影响.ppt
- 大学选修西方美学审美范畴.ppt
- 2025年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推荐.docx
- 2025年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必考题.docx
- 2025年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校园招聘85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答.docx
- 2025年东港工贸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85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详解版推.docx
- 2025年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校园招聘85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答.docx
- 2025年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校园招聘85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答.docx
- 2025年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校园招聘85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答.docx
- 吉林省松原市2025年东北地区高考名师联席命制(3月) 语文信息卷(含答题卡、答案)(0).pdf
- 2025年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校园招聘85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答.docx
- 2025年东明县石化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学生专用.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