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2课时)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促进因素: a.统治者的重视和政策上的支持; b.生产工具的革新与耕作技术的进步; c.社会的稳定; d.水利事业的发展; e.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2)阻碍因素: a.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 b.严重的土地兼并; c.社会的动荡不安; d.自然灾害的侵袭等。 影响古代中国农业进步的因素 问题:为什么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古代中国的农业一直都使用牛耕,而没有得到突破性的进步呢? ——中国古代传统农业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白居易《朱陈村》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农民占有少量生产资料,精耕细作,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土地高度集中。 ——封闭性 5)分工简单,规模小,很难扩大再生产,也没有改进技术的愿望——保守性。 4)生产规模小,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脆弱性。 ——分散性 6)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落后性。 1、分工简单,生产规模狭小,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1、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我们该如何评价小农经济呢? 积极性 局限性 2、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占主导地位; 3、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4、是封建王朝主要财源; 5、是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 2、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又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成为近代中国迟滞不前, 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 学科网 小农经济 原因 特点 地位 中国封建经济的基础 作用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主要) 生产目的:自给自足 耕作方式:精耕细作 经营方式:男耕女织 经济形态:自然经济 初期: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的稳定。 后期: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技术的进步。 3.中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先民们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某博物馆拟举办“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主题展览,邀请中学生参加展览筹备。 展览一 灿烂辉煌的农业成就 (1)请你就作物栽培、农具改进各举两项具有代表性的成就充实展览内容。 展览二 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2)图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图二反映的现象有何内在联系? 展览三 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形成了独特优良的生产模式。它特别重视单位面积土地上进行最大限度地投入,讲究轮作、复种、间作套种、加强管理,非常注意水利的兴修和技术的改进,以期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古代西欧农业经营粗放,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一般为3~5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 ——《中国农业》 (3)据以上材料,请你为展览三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 解析:第(1)问应结合所学知识从农作物的栽培和农具改进方面举出有代表性的成就。第(2)问应理解图二耕织图的含义,图二是指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第(3)问应从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方面思考。 答案: (1)农作物: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之一。 农具:曲辕犁和筒车的创制。 (2)铁农具的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私有土地的出现和自耕农经济的产生。 (3)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 * 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丛书 ·历史必修II》P22摘编 为什么会有这个区别? (3)汉代:牛耕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了前代,西汉时期出现耦( ǒu )犁(也被称作是二牛抬杠),东汉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一牛挽犁。此外在西汉时期还出现播种工具耧车。 西汉耦犁“二牛抬杠” 一牛挽犁 耧车 历史上曾有几百年时间,中国在许多方面比世界上其他国家领先,最大的优势也许就是它的犁。 ——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 (4)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 曲辕犁构造示意图 3、“以牛田”的采用和推广产生的重要影响 (1)牛耕技术的采用和推广,是农业动

文档评论(0)

3354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