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三山五园地区的买卖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三山五园地区的买卖街.doc

清代三山五园地区的买卖街   [摘要]清朝时期,清帝陆续在三山五园地区修建皇家园林,到乾隆时期发展到了鼎盛阶段。为了满足帝后和皇室人员的好奇心、游赏玩乐需要,以及王公大臣的生活需要;同时,也为下层随侍人员提供了必要的物质补充和精神慰藉,清帝在三山五园中设立民间市肆――买卖街。从园林艺术角度看,买卖街的设立也是园林造景的需要。买卖街的建筑风格,既有仿照江南苏州市肆格局的苏州街,又有典型的北方市肆风格的买卖街,集中体现了当时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相互融合的皇家园林风格。   [关键词]清代;皇家园林;买卖街   [中图分类号〕K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6)03-0074-06   清朝时期,买卖街以皇家园林宫市的方式,掀开了清代宫廷与市井文化融合共存的序幕,是中国200多年前商业盛况的缩影,也是那个时代商业文化的缩影。买卖街主要是指古代帝王模仿市井设在皇宫中或者皇家苑囿中的买卖场所,大凡有街道、店铺、商号、旅馆和码头等建筑等。如果皇帝要游逛买卖街,许多宫女和太监等就扮成商人、店主和游人,使买卖街和百姓的市肆十分相似。在清代三山五园地区,这样的买卖街有好几条,有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北方市井格局,如圆明园的买卖街,香山静宜园买卖街等;有的模仿江南市肆的风格,称呼苏州街,如颐和园内的买卖街和圆明园同乐园买卖街以及从万寿寺到畅春园大门的买卖街等。以下试就买卖街兴起原因、功能、建造风格等问题做一简单探讨,祈求方家指正。   一、 买卖街兴起原因   清朝时期,不论是紫禁城还是三山五园,都是君主生活和行使其专制王权的所在,无一不彰显着皇权的至高无上以及被皇权控制下的帝国的气概。但是在紫禁城是不容易建造买卖街的,三山五园皇家园林里却修建了世俗闹市――买卖街。究其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皇帝对百姓生活的好奇心   皇帝是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生活在宫廷之中,得到最高的享受,但是重重的宫禁生活束缚着他们,他们不能像百姓一样游街逛市,也领略不到市肆林立,百业兴盛的情趣,这就促使他们对民间生活十分好奇,想进一步去了解民间风情。因此,在古代帝王“移天缩地在君怀”的思想支配下,他们在皇家园林中设立了市井风格的买卖街,“……备君上随时临幸览观,城市喧嚣,非为人主所厌弃也。清帝为势位所限,出时,居民商铺,必先闭门,不能见一物。各处施以屏障,不使睹警跸。警跸未过数时前,即先清道,禁绝人行。有闯道者必为护军加罪。若赴郊野,则马队夹道森列,侦巡所及,每甚深远,逐闲人且以卫御驾也。帝者位分尊严,不能亲接民间庶事,迫处静默之中,不能不别开生面,以自娱乐。”[1]虽然说买卖街是一种专供皇帝欣赏的摆设,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供皇帝了解民风民情的途径,使其间接地了解到百姓的生活态势。   (二) 满足皇族娱乐生活的需要   皇子、后妃们常年受其身份地位的束缚,生活单一,心情压抑,这些原因都促使他们对市俗生活的向往,也加深了他们参与市井娱乐的欲望。而买卖街的设立正体现了一种“市井文化”,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渴求。当他们到买卖街游玩时,市场上有买有卖,热闹非凡,令皇帝后妃十分开心。王致诚描述到“市集为帝与后及妃嫔等行乐而设,余曾言之,此王公大臣之所以绝鲜参预也。……交易既真,遂饶有兴趣,而使热闹倍增,欢乐加甚焉。”[1]所以说,只有在这里,缺乏个人自由的帝王后妃们才能够切身体验一下老百姓逛街购物的乐趣。   (三) 满足王公大臣生活之需   为了上朝的方便,王公勋戚也纷纷在京西地区修建他们的邸园和宅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买卖街的兴起。震钧在《天咫偶闻》中写到:“海淀,大镇也。自康熙以后,御驾岁岁幸园,而此地益富。王公大臣亦均有园,翰林有澄怀园,六部司员各赁寺院。清晨趋朝者,云集西直、德胜二门外,车马络绎。公事毕或食公厨,或就食肆。其肆多临河,举网得鱼,付之酒家,致足乐也。”[2],“王公大臣的赐园自怡园、佟氏园、索戚畹园也在海淀及其北侧建成。”[3]而各大臣入园林买卖街之后“许竞相购买之。”[4] “凡古玩、估衣、酒肆茶炉,色色俱备。惟米铺及木器等肆较少,其余饮食、陶器悉如常。……各货由崇文门监督,在外城各店肆中采购而入。”[5]所以说买卖街的兴建一方面满足了上朝大臣的饮食需要,另外一方面也满足了居住在周边的王公大臣生活之需。   (四) 园林造景的需要   清代皇家园林集中于万寿山、玉泉山、香山地区,主要是用来供皇家居住游乐的盛地,所以尤为僻静、安宁;相比之下,买卖街的出现,为三山五园增添几分市肆的喧闹即静中有动,更加烘托出园林的安静。   从园林造景技术方面来说,买卖街是园林中的一处外部观赏点即配景,充分利用这一配景的作用,不仅丰富了赏景内容,而且拓宽了人们的视觉范围。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