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甲午战争前后日本知识阶层的“天职论”.doc
甲午战争前后日本知识阶层的“天职论”
〔摘要〕中日甲午战争前后,福泽谕吉、内村鉴三、内藤湖南等知识阶层纷纷发表文章探讨日本应尽怎样的天职,这些出自不同思想派系的“天职论”,尽管论述角度及论述内容各有不同,但都涉及到了在东洋文明与西洋文明的融合、对峙、冲突的复杂纠结中日本如何定位的问题,都将日本行使天职的对象设定为中国及朝鲜等东亚国家。探讨和分析甲午战争前后的“天职论”,不仅能够透析日本当时流行的东洋观、西洋观及对华观等各类问题,同时有助于认识日本知识阶层在明治政府对外发动侵略战争过程中起到的特殊作用。
〔关键词〕甲午战争;福泽谕吉;内村鉴三;内藤湖南
〔中图分类号〕I3130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16)01-0198-07
①参见?监_正明、?w田良文编《明治のことば辞典》,东京:东京堂,1989年,393-394页。据编者统计,在《新令字解》(1868)、《日?I必用御布令字引》(1868)、《日?I字解》(1869)、《令典熟?Z解》(1869)、《童蒙必?i?h?Z?斫狻罚?1870)、《日?I?I引新令字?》(1871)、《新撰字解》(1872)、《布令字弁》(1868-1872)、《?谝媸熳值洹罚?1874)、《必携熟字集》(1879)等明治时期的各类词典中,对“天职”一词的解释完全相同,都是指“天子的职责”。在《?h?Z字?》(1869)、《?h?Z?苑大成》(1873)等汉语辞典中,解释为“上天授予的职责。”
②具体如下:富??幸一郎《日本の天?――内村?a三》,载《北の?k言》2003年8月,13-15页;原洋之介《内村?a三の「日本の天?」?》,载《?k言者》2003年7月,96-101页;小野泰《内藤湖南と同?r代?D?D日本の天??をめぐって》,载内藤湖南研究会编《内藤湖南の世界 アジア再生の思想》,东京:河合出版,2001年,106-136页。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方学’体系建构与中国的东方学研究”( 14DB083)
〔作者简介〕李炜,中央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北京100088。
19世纪中叶后,西方的近代文明凭借坚船利炮的力量不容分说地涌向了东亚地区,致使东西方文明的冲突及融合势不可挡地出现在这片原本相对平静的土地上。而日本,作为东亚唯一吸收了西洋文明并由此实现近代化的东洋国家,在东西方文明的框架中处于一种特殊的位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深感自身特殊性的日本知识阶层,开始热衷于谈论日本在东亚乃至在整个世界应该担负何种使命的问题,“日本的天职”也随之成为他们谈论政事时的流行语之一。“天职”一词,在明治时期主要有两个意思:一是专指天子君王的职责;二是指上天赋予的职责。①而所谓“日本的天职”,意思就是指上天赋予日本的职责。
甲午战争前后,在风云激荡的国际环境下,福泽谕吉、三宅雪岭、陆羯南、内村鉴三、大隈重信、竹越与三郎、田冈岭云、浅水又次郎、内藤湖南、德富苏峰等人都曾在各自的文章中或简或繁地论述过日本的天职问题。这些出自不同思想派系的“天职论”,尽管论述角度及论述内容各有不同,但都涉及到了在东洋文明与西洋文明的融合、对峙、冲突的复杂纠结中日本如何定位的问题,同时都将日本行使天职的对象设定为中国及朝鲜等东亚国家。因此,探讨和分析日本知识阶层的“天职论”,能从一个侧面透析当时日本流行的东洋观、西洋观及对华观等各类问题。然而,中日学界对“天职论”的相关研究并不充分,就笔者掌握的资料看,目前为止日本学者仅有三篇相关论文②,中国学者,除了钱婉约曾在相关论著钱婉约曾在1999年3月24日的《中华读书报》上发表《近代日本的“天职说”与中国》一文,之后在专著《内藤湖南研究》中涉及到内藤湖南的“天职说”。中有所涉及外,尚少有人关注。在本文中,笔者将围绕具有代表性的福泽谕吉、内村鉴三、内藤湖南等三人的“天职论”展开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论述当时的知识阶层在明治政府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过程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
一、福泽谕吉的天职论:文明外衣下的侵略论
福泽谕吉(1835-1901)虽然终生在野不仕,但始终以民间学者文化人的身份开办学校、编辑报纸、著书立说,在他留下的长达20余卷的《福泽谕吉全集》中,内容涉及到了文化教育、风俗典章、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对普通日本国民的思想、对社会舆论乃至对政府的决策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井上毅就曾这样形容过福泽谕吉的影响力:“福泽谕吉的书一出,天下少年靡然想从,撼其胸膛、浸其肺腑。”转引自马采译《近代日本思想史》第1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235页。
据笔者视野所及,福泽谕吉是在1894年7月7日发表的《不可将世界共有物据为私有》中首次提到日本的天职。在此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