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留守经历大学的心理健康研究述评.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留守经历大学的心理健康研究述评

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研究述评 (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李莲 201104403109 应用心理学) 摘要: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留守儿童,他们中的一部分有幸继续学业,成为有留守经历的在校大学生,本研究主要针对留守经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开展,其研究成果能帮助人们更清醒和客观地认识有留守经历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为高校管理者提供管理的新思路;对当前留守儿童相关的教育举措有所启示,可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和解决措施提供依据。 关键词:留守儿童;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我国特有的经济社会结构和体制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部分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的缺位或缺失,面临着教育道德心理安全等多方面的困境,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学术界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也不断走向深入[1]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 一个人的童年及少年时期是怎样度过的,由谁带路,周围世界中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这些都决定着他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2]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留守儿童,他们中的一部分早早辍学,像其父辈一样流入城市,成为所谓的“新生代农民工”; 而另一部分则有幸继续学业,成为在校大学生( 以下简称有留守经历大学生) 对这些长大的留守儿童的后留守时期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还未有针对有留守经历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专门研究,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研究也还处于起步阶段,及时归纳总结对已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我们客观地认识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同时也能为高校管理者专家学者及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参考和借鉴,并为后续研究奠定一个新的平台 研究概况 华中农业大学教师张莉华2006年最早将这一有着特殊经历的群体称作“留守群体”大学生,并在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经验基础上分析了其心理特点[3]。随着高校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人数的明显增多,有更多在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者开始关注有留守经历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这些研究者多从心理学的视角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质择业效能感安全感应对方式与幸福感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统一的心理健康相关量表,如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亲密关系体验量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特质应付方式量表精神症状自测量表( SCL-90) 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 抑郁量表自尊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主观幸福感问卷亲密关系体验问卷等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多数研究采用了差异性比较法,将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和无留守经历的同龄大学生进行比较,研究焦点主要集中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上 多数研究者探讨了留守经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张仕琼认为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有普通大学生的共性,更有他们个人的特殊性,影响因素要从他们自身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长期缺乏父母关爱和教育,包括性教育,影响了曾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性心理发展,另外对虚拟网络的交流的依赖和人际交往的障碍等是影响曾留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4]。胡江辉李潜等认为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与情感交流而导致心态异常缺乏安全感及焦虑恐惧心理遇到烦心事往往闷在心里,直接造成他们自私抑郁性格内向孤僻人际关系敏感等。而女生可能因为女性内分泌和性格特征原因,心理问题尤为突出[5温义媛也认为与父母分离及缺乏正常情感交流是导致他们人格问题的原因;另一方面,留守的处境需要他们独自面对及帮助监护人处理问题,他们的独立性很强[6]。也有研究发现了二者的中间变量,例如监护方式留守时间留守阶段家庭沟通次数社会支持同辈群体等 王玉花发现家庭支持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7]。胡江辉等发现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留守期间,开始留守的年龄越低,留守的时间越长,父母和孩子的联系频次越少,成年以后抑郁焦虑水平越高自尊水平越低人际困扰越多较少采用积极应对方式[8]。也有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学业关注度的加强和重要他人的改变,他们会逐渐接受亲情缺失的现实,并转移关注[9],随着时间流逝留守的阴影会从生命命中褪去[10] 研究展望 以上主要从留守经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间的关系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 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一方面能帮助人们更清醒和客观地认识有留守经历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为高校管理者提供管理的新思路; 另一方面对当前留守儿童相关的教育举措应有所启示,可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和解决措施提供依据 但今后在研究理念研究方法研究深度研究视野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化和改进 3.1 研究理念的更新问题 在研究理念上,主要涉及研究的思维取向心理健康观、家庭功能观等认识的更新,现在多数研究结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ya66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