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兰州理工大学建工77基金纪实.doc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兰州理工大学建工77基金纪实.doc

兰州理工大学建工七七基金发展纪实   增加日期:2006年4月6日 阅读2173次     土木学院校友热心资助母校办学 ——建工七七基金发展纪实   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七七级校友不但是业务上、道德品质方面非常优秀的一届,也是凝聚力很强的一届,更为重要的,他们是关心母校、热爱母校的一届。1994年,得益于李俊、孙荣镐、金德保、刘常朴等一批热心人的联络和组织,成立了建工七七级同学联谊会。1996年,为在迎接母校79周年校庆的活动中表达建工七七级校友对母校的爱心,同学联谊会发起成立了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七七级校友奖励基金,由个人捐款为土木学院的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设立科研和教学研究课题。这一倡议很快得到了在全国各地工作的该届校友的热烈响应,无论是在兰州本地,还是远在广东、海南和青岛等地工作的校友都为本项基金踊跃捐资。一时间,一张张满载对母校深情厚意的信函和汇款单从祖国四面八方、甚至从国外飞向母校,有许多校友还在千里之外专门打来电话表达对母校的衷心祝愿。截至2006年初,这项基金的捐款和运营总额已达16万4千多元(其中,净捐款额为148615.61元,自1997年以来,共收到六笔银行存款利息4578.73元,学院经营的前7年利润10500元)先后资助土木学院15名青年教师科研起步。   这一届校友中,屠锦敏、冯大安、张恩海、许振铎、卢海涛、李俊、孙荣镐、金德保、韩丽霞、张忠敬、张一诚等校友都有很强的号召力,不但对同学联谊会的事情非常热心,而且始终把母校的事业挂记在心头。他们无论走到哪里,总是把母校事业的腾飞宣传到哪里,同时也一直把建工七七基金宣传到哪里。当得知同学联谊会发出了成立建工七七级基金的倡议后,屠锦敏校友立即拨出专款1万元,并且个人捐款1000元,奠定了本项基金的基础。张忠敬校友为母校争取到10万元的专项拨款,用于土木学院的办公小区—槐园的建设。虽然这笔资金没能进入建工七七级基金,也没能因这笔资金为他个人在建工七七基金中留下姓名。但这项拨款是作为本届校友向母校献爱心、设奖励基金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开始筹划的,他为母校事业的支持同样是令人难忘的。   甘肃省电力公司的李俊校友在本届校友中有很高的威望,其专业技术能力和经济眼光两方面的特长都很突出。他的爱人徐琳也是同一届校友,他夫妇两人一直热情支持母校的办学事业,多次带头捐资土木学院的硬件建设。1996年,土木工程专业要接受国家建设部国际接轨评估,急需为土木工程专业建设计算机房,而面临的困难是经费不足。当时,大多数人的月工资只有不到二百元。李俊同学得知土木学院的经费困难,他们夫妻两人毫不犹豫地给母校捐款1000元,这在当时,相当于一名教师半年的工资。李俊校友最早联络这一届校友,并被大家推选为建工七七级同学联谊会的第一任会长。也正是李俊校友,提议设立建工七七基金,召集同学联谊会的有关人员起草倡议书,并且额外出资200元,用于邮寄倡议书等联络事宜。在建工七七基金的实施阶段,李俊校友身体力行,夫妻两人总共为该项基金个人捐款达41000元,占目前该项基金捐款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冯大安、张恩海、李潇、李捷、章钢、肖盛兰校友在外地工作多年,袁筱琳、王保安、包振民在国外工作很多年。但是,无论在地理距离上和母校相隔多么遥远,他们对母校的感情随着岁月的流失不但没有退化,而且还越来越深厚,一有机会来兰州就找机会看看母校的发展现状。冯大安、张恩海校友多次回母校参加了建工七七基金的一些重要会议和活动。袁筱琳、王保安校友甚至奔波千万里,专程从国外回到母校参加活动。1998年学校校庆时,本届校友中有50多名回母校,大多数都为校庆活动和建工七七基金同时捐款。2001年,建工七七级同学联谊会在兰州举办毕业20周年大聚会,同时也为建工七七基金的第四批(2000和2001两个年度)获奖者举办了隆重的颁奖大会。会议结束后,冯大安、张恩海、李潇、袁筱琳、韩丽霞、卢海涛、孙荣镐、金德保、郝华、韩彦博、马统国等校友都纷纷回到当年上课教室—七号楼的大教室里,他们都回忆20年前上大课时的感觉,坐到从前的位置上,照相留念,寻找当年的感觉。随后,大家都一块参观当年栽过树的后山。校友们在学校活动的每个环节都显示了对早年在母校学习生活的眷恋和怀念。   海南的冯大安校友每一次来兰州,总是惦念着回母校看看。他回兰参加2005年度建工七七基金年度董事代表大会的时间非常紧张,但那时学校的西校区刚建成,他挤出时间参观了西校区,感慨母校事业的飞跃和新进展。在年度董事代表大会上,他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和屠锦敏校友以“马”为题,调侃人生、工作之变化,使会场气氛转为高潮,让校友们参会感觉乐融融的。他在许多不同的场合呼吁扩大这项基金,不断动员其他同学为这项基金捐款。而且他本人多次带头为建工七七基金大额捐款,截至2005年底,他个人捐

文档评论(0)

xinshengwen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11233133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