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纳对虾Ⅰ型溶菌酶基因的克隆与性质研究.docVIP

凡纳对虾Ⅰ型溶菌酶基因的克隆与性质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凡纳对虾Ⅰ型溶菌酶基因的克隆与性质研究.doc

凡纳对虾Ⅰ型溶菌酶基因的克隆与性质研究 摘要:以凡纳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I型溶菌酶为研究对象,克隆了I型溶菌酶基因,并进行了氨基酸序列分析、系统进化分析以及分子结构的初步预测,为进一步揭示溶菌酶基因的功能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凡纳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I型溶菌酶;基因克隆 中图分类号:S917.4;Q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22-5541-02 在低等无脊椎动物体内中,溶菌酶是一个重要的免疫反应相关的分子。在清除细菌方面,溶菌酶主要依赖能够水解细菌细胞壁的β-1,4-糖苷键,来清除入侵的细菌和异物,发挥免疫防御作用[1]。本研究以凡纳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中发现的无脊椎动物Ⅰ型溶菌酶为研究对象,克隆了Ⅰ型溶菌酶基因,并进行了氨基酸序列分析、系统进化分析以及分子结构的初步预测,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凡纳对虾购自于包头市友谊水产市场。 1.2 方法 1.2.1 总RNA的提取与cDNA的合成 参照使用说明书,利用TRizol总RNA提取试剂盒提取凡纳对虾的肝胰腺和鳃等组织的总RNA后,逆转录为cDNA。 1.2.2 目的片段的PCR扩增 根据GenBank中凡纳对虾Ⅰ型溶菌酶基因(Lva-ilys)的cDNA部分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反应,扩增cDNA全长序列[2]。 1.2.3 重组T载体的构建与序列测定 目的片段回收、纯化之后,克隆至pMD-18T载体上,转化大肠杆菌DH5α;经过蓝白斑筛选之后,送至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序列测定。 1.3 生物信息学分析 1.3.1 氨基酸序列的比对 将Lva-ilys基因的cDNA序列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序列比对,选择相似性较高的分子,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DNAMAN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3]。 1.3.2 系统进化树的绘制 选择物种相近的溶菌酶基因,进行氨基酸序列分析之后,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MEGA 4.0进行系统进化树的绘制[4]。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 经过基因克隆、序列测定之后,获得了Lva-ilys的cDNA全长序列,序列大小为556 bp,编码142个氨基酸,其中前17个氨基酸残基形成信号肽结构(图1),从第19个至第131个氨基酸残基形成了溶菌酶的特征结构域——LYZ1结构域。 2.2 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及系统进化树分析 选择与该物种相近的4种其他溶菌酶基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溶菌酶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程度较高,达到了75.5%。系统进化树分析(图2)表明,凡纳对虾Lva-ilys分子与波罗的海海星(Asterias rubens)溶菌酶分子(Aru-Lys)、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溶菌酶分子(Vph-Lys)分布在一个分支上,说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更近一些。 2.3 Lva-ilys分子的结构预测 凡纳对虾Lva-ilys分子属于典型的溶菌酶分子,Lva-ilys分子中具有信号肽序列和典型的LYZ1结构域(图3)。结合分子的氨基酸一级结构发现Lva-ilys分子的LYZ1结构域中存在10个半胱氨酸残基,但是不位于保守位置,而且活性位点不明确,只存在一个“CLACMC”基序,这也可能说明Lva-ilys是一个新发现的Ⅰ型溶菌酶分子。 3 小结与讨论 本研究克隆得到的凡纳对虾Ⅰ型溶菌酶,从氨基酸一级结构上来说,具有与其他Ⅰ型溶菌酶分子不同之处。首先,在溶菌酶结构域中,没有发现保守的活性位点,而且存在10个半胱氨酸残基,这是Lva-ilys分子比较特异的地方,也可能说明Lva-ilys分子是一类新的Ⅰ型溶菌酶分子。其次,Lva-ilys分子与其他物种的溶菌酶分子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但是在关键作用的半胱氨酸残基中保守性不高,这也可能是影响分子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MAI W J, WANG W N. Protection of blue shrimp (Litopenaeus stylirostris) against the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 when injected with shrimp lysozyme[J]. Fish Shellfish Immunol,2010,28(4):727-733. [2] DU Z Q, LI X C, WANG Z H, et al. A single WAP domain (SWD)-containing protein with antipat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