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代“喀秋莎”.doc
当代“喀秋莎”
从“喀秋莎”火箭炮谈起
一提起苏联的“喀秋莎”火箭炮,人们首先会想起那首广为流传、容易上口的苏联歌曲《喀秋莎》:“正当梨花开遍了原野,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曲调十分优美。不过,这首歌和“喀秋莎”火箭炮并没有什么联系。真正和“喀秋莎”火箭炮有关的,是一首二战时期苏联著名的军旅歌曲,歌名就叫《喀秋莎大炮》,“在海洋,在陆地上,嘿!沿着前进的道路上,嘿!前进着俄罗斯的‘喀秋莎’,迈开战斗的步伐前进,哈哈哈哈……”怎么样!今天即使是读一读它的歌词,也会被歌中苏联红军战士那种乐观、热烈而豪迈的激情所感染。可惜的是,即使是网上有海量歌库的音乐软件《酷狗音乐》和《酷我音乐》中,也搜不出这首歌曲。如有可能,我倒建议有兴趣的、年轻的读者朋友设法搜搜这首俄文军旅歌曲(俄文歌名为“пРО KагЮШу”),其激越的旋律绝对比那些哼哼叽叽的瞅曲更来劲、更给力,令人热血沸腾。精神振奋。
在二战中,“喀秋莎”火箭炮是和T-34坦克齐名的明星兵器,为打败德国法西斯立下了历史性的功勋。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的M270自行火箭炮也每声大嗓。我们看一看自行火箭炮的来龙去脉吧!
按照《装甲兵百科全书》上的定义,自行火箭炮为“以火箭炮为主要武器的战斗车辆”,而炮兵的队。
自行火箭炮很好地将杀伤威力大的火箭炮和具有机动能力的车辆底盘结合到一起,能迅速进入和撤离阵地,以迅猛的火力给敌人以致造打击,是一种威力强大的面杀伤武器。它除了配用杀伤爆破火箭弹外,还可以配用破甲弹。化学弹、子母弹、燃烧弹。发烟弹等,不仅可以大面积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还可以用来攻击敌方的集群坦克和装甲车辆。配上特种火箭弹后,还可以用来火箭布雷、施放烟幕以及照明等,用途广泛。按底盘的类型分,主要是轮式和履带式两种,二战期间还有相当数量的半履带式自行火箭炮。按发射装鼹的结构分,可分为筒式、箱式、笼式和轨道式(滑轨式)几种。自行火箭炮具有结构简单、战斗使用方便、火力猛烈突然、威力大、射程远、能提供大面积瞬间密集火力等突出优点;其缺点是射弹的散布较大,要求有出色的后勤保障。
自行火箭炮由火箭炮和底盘两大部分组成。火箭炮由定向器、回转盘、高低机、方向机、平衡机、瞄准装置、发火装置等组成。其中,定向器是主要的一大件,它赋予火箭弹以初始的射向,早期的自行火箭炮的定向器以滑轨式和筒式为主,二战后至今以筒式和箱式为主。箱式的定向器,可以整体吊装,便于保管和提高发射速度。炮手通过操纵高低机和方向机,使回转盘旋转,同时赋予定向器一定的射角,经精确瞄准后,击发点火装置,使火箭发动机点火,靠后喷高速燃气产生的反作用力(动量守恒原理)使火箭高速向前飞行。发射时,由于火箭弹对定向器的作用力以及后喷气流的作用力,使火箭炮会产生振动,从而会增大火箭弹的落点散布。为了减少射弹散布,提高射击密集度,就要科学地控制火箭弹的发射顺序和时间间隔,这里面很有名堂。由于火箭弹发射时的后坐力极低,对底盘的要求并不严格,加上火箭炮一般布置在远离战斗前沿的隐蔽地方,二战期间对自行火箭炮的防护要求并不高,所以,甚至简单地把发射架布置在中型卡车甚至轻型卡车的底盘上,显得很简陋。当然,二战后研制的自行火箭炮一般都有了一定的防护能力。
火箭弹的奥秘
笔者在介绍M270自行火箭炮和“龙卷风”自行火箭炮的文章中,几次提到火箭炮的关键是:“名堂全在‘弹’上”。虽然有点夸张,但并不十分过分。在这里,再来诠释一下火箭弹的奥秘吧!
严格地讲,火箭炮并不能算
“炮”,它的发射筒或滑轨不是炮管,不能给火箭弹提供任何动力,只是赋予火箭弹一定的射角和射向,并提供点火而已,正确地讲应当叫做“火箭发射装置”。而火箭弹比起一般的炮弹要复杂得多。火箭弹上有火箭发动机,推动火箭飞行,其最大射程即使是大口径的榴弹炮也望尘莫及;火箭弹有尾翼,用来保持飞行状态的稳定;子母火箭弹更是“弹中有弹”,一打一大片;末制导火箭弹简直就是一枚导弹;反坦克雷火箭弹落到地上摇身一变成了地雷,还自带降落伞;而有的火箭弹还装有自毁装置,能定时引爆“瞎火”弹,既防止敌方拿回去“研究研究”,也防止误伤己方人员。看来火箭弹的名堂真是不少。
二战中的自行火箭炮
火箭是中国人发明的。早在南宋时期,就出现了军用火箭。明朝时期的火箭武器更是多达几十种,如:“百虎齐奔箭”、“群鹰逐兔箭”等。到了戚继光军队作战时,曾将火箭柜固定在车上,提高了机动性。当然,这连火箭炮也算不上,最多只能算是最最原始的自行火箭炮的雏形而已。
到了近代,虽然在19世纪初叶英军进攻丹麦哥本哈根的战争中,已经有了用两脚支架发射火箭弹的实例,算得上是火箭炮的雏形。但是,真正能够靠动力装置自己行驶的火箭炮,即自行火箭炮的出现,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事。二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