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沙上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研究.doc
沙上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研究
[摘 要] 张家港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原名沙洲县。沙上地区面积约占张家港地区的三分之二,从南宋初期1127年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沙上地区历史的见证和沙上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沙上地区人民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因此,对沙上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研究和保护传承,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沙上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研究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张家港市的沙上地区有着历史悠久的风物,如芦苇、河豚、刀鱼、甜芦穄、螃蜞豆腐、汆馓子等沙上独有的特色地方物产;也有本地区居民的衣食住行、婚嫁、春节等特殊节日的民俗习惯,尤其是吴楚遗风——沙上民间食用粽子习俗的起源、发展等,可以说,沙上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当丰富,本文对此做一分类探讨。
1、沙上陆史
张家港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属太湖平原的一部分,原名沙洲县,其北部是由一块巨大的江心洲组成,这个江心洲俗名“沙上”。它有一段特定的地理演化过程。
“沙上”分为“老沙”和“新沙”两部分,几乎涵盖了张家港市各个镇、区,其属新土,是长江三角洲的新冲积平原,其中最长的仅六百余年,最短的不到五六年。原本只是江上的一个个江心洲,经过沙上先民的围垦,逐渐与江南大陆衔接,由于它以沙洲为主,所以统称“沙上”。随着沙洲数量的增加,人口也逐渐增多。沙上人,除了部分是江南原籍(江阴、常熟)的本地人外,大部分来自如皋、靖江、崇明、启东、通州、海门等地。从那时起,勤劳朴实的沙上人就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沙上文化也孕育而生。
“沙上”是由一个个圩塘组成的,一个圩塘就是一个村庄。圩塘四周是高耸的圩堤,沙上人叫圩岸。圩内沙田以田埂隔成条块,河道纵横排列有序。乡民依岸傍水而居,建房成一条长带,俗称埭。圩塘内的土地原本是江里积涨起来的沙滩,当沙滩发育成熟时,就可围垦。圩塘大小、形状不一,这是随原来的沙滩大小、形状决定的,有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等。圩塘围成后,出售沙田,移民垦殖。沙上移民绝大多数来自江北沿江地区,他们依岸傍水建房,在圩岸坡下与岸脚沟之间居住,这有利于出行和饮、用水。各家各户彼此住房平行,形成一条条长长的居民带叫做“埭”。
我们通过对沙上地域风情、沙上成陆史、老沙区划的界定及部分历史悠久的乡镇、地区的成陆及发展史进行系统、立体的田野调查,编写了乡土课程读本《沙上陆史》。该部分的研究对于传承沙上地方特色文化、并将其作为一份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保留给沙上地区的下一代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沙上民俗
沙上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是沙上地区传统文化中最有生命力的一支,是张家港人民凝聚力和精神文明的动力。沙上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表面上看似乎是由林林总总的岁时节令、千姿百态的民间艺术、口耳相传、手手相递的技艺绝招构成的,但其真正的魅力远远超越于表现形式。沙上民俗文化的传承和教育,可以培养和激发沙上地区年轻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作为社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必须肩负起传承和发扬沙上文化的历史使命,让沙上民俗文化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沙上地区的居民有着衣食住行、婚嫁、春节等特殊节日的民俗习惯,尤其是吴楚遗风——沙上民间食用粽子习俗的起源、发展等,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沙上民俗文化对我们的下一代进行传承和教育,培养和激发沙上地区年轻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肩负起传承和发扬沙上文化的历史使命,让沙上民俗文化一代代地传承下去,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3、沙上风物
沙上地区有很多历史悠久的风物,如芦苇、河豚、刀鱼、甜芦穄、螃蜞豆腐、汆馓子等,本文对部分沙上风物做一简单介绍。
芦苇,沙上人称为芦头。沙上曾经是芦苇主宰的地方。水退芦头进,曾经的芦苇,它们开疆辟土,沙滩涨到哪里,它们就生长到哪里,迎着一批批的浪沙,把泥土固定在自己的脚底下,旺盛地生长着。人进芦苇退,它们又慷慨地把开拓的疆土礼让给沙上的祖先,人们耕种到哪里,它们就退让到哪里,让人们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
张家港市是个滨江城市。金港、大新、锦丰、乐余、南丰、常阴沙农场即是这沿江的六大乡镇,历史上习惯地称这方地域为“沙上”。这沙上拥有江岸线上百公里,因此,也就拥有这上百公里长的芦苇沙滩。大江的潮涨潮落,使这长长的芦苇沙滩成了螃蜞家族得天独厚的生存家园。天长日久,沙上人因而发明了一道鲜美无比的菜肴——螃蜞豆腐羹。初始,只是江村农家的常用菜、开荤菜,现今已成了宾馆饭店招待宾客的特色菜、时尚菜了。
芦穄,学名糖高粱,又名芦梭、芦佶、甜竿,是沙上常见的一种植物。芦穄之甜与甘蔗相似,但甘蔗是甜而发腻,是一种浓甜;芦穄则是甜而且爽,是一股清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