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体验磨练历史高考走向及备考策略.doc

新课标体验磨练历史高考走向及备考策略.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课标体验磨练历史高考走向及备考策略

新课标下历史高考走向及备考策略 一、对2010年闽卷新课标“考试说明”解读 (一)命题指导思想与总体原则的解读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的修订解读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的修订解读 1. 关于“考试范围” (1)没有改变原有考试范围结构,在考虑科学性以及知识结构上更趋合理的角度上进行微调。 (2)关于“考试内容” ①增删:增加汉代的“中朝”、遵义会议。删减“清帝退位”。 依据:《考试大纲》和本省《教学要求》有要求,改后可以使知识结构更为科学、合理。 如增加“中朝”后,使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线索更为完整,更有利于考察考生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特点和影响。又如增加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一方面更突出了长征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考生对毛泽东思想的的发展历程以及对中国革命影响的完整理解。 ②修改表述:修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的表述。 依据:依据历史课标并结合历史学术规范,使表述更为科学、严谨。 ③考点对换:“秦始皇”与“唐太宗”对换。 依据:“秦始皇”开创性的举措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比“唐太宗”更为深远,优先考查更合理。 (四)“考核目标与要求”的修订说明 改动:分别用2009年高考海南卷和上海卷两道试题替换原例1、例4。 依据:与原例题相比,新例题范例典型、表述简捷,更有利于基层师生领会和理解“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查要求”以及“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的能力要求。 注意:09年考试说明中的例1涉及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和例4涉及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问题在今年复习中应予以关注。 (五)“题型示例”的修订说明 改动:原25道例题,替换了其中7题。 依据:例题1超越《历史课标》,且有偏、难之弊;例题4、例题8、例题10、例题19是较早的高考题,命题技术与思想滞后;例题18材料阅读量过大,高考实测效果差;例题25超越《历史课标》,且存在科学规范问题。 原例1帝号等文史常识;例题4宋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例题8《临时约法》;例题1020世纪新中国的外交;例题18康乾盛世时民族关系与祖国统一问题;例题19环渤海地区等上述内容是否在考试说明样题中有意回避,建议在二轮复习中加以关注。 (六)“参考试卷”的修订说明 改动:替换了非选择题第38题;选择题第15题、第17题、第19、第22和第23题。 依据:1.原非选择题第38题命制时间较早,考查范围狭窄,形式单一,已落伍于新课程背景下命题改革的形势要求。本次用2009年福建卷第38题替换之。 2.被替换的第38题权重为历史试题总分的37%,从“知识与能力双项细目”上从知识分布、能力要求、相关难度、题型类型等进行全面调整。 3.修订模拟历史高考试题,整体难度约0.58-0.62,与本次《考试说明·历史》规定的难度相近。 注意:第15题分封制等地方行政制度;第17题男女平等等思想观念以及生活习俗等;第19题自主创新和科技兴国;第22题东西方文化名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比较;第23题基本的史学研究的方法等问题在今后复习中应加以关注。第38题日本明治维新以及中日关系等问题在复习选修部分时应加以关注。 二、新课标下自主命题历史试题的特点及对策 (一)历史试卷的特点及对策 1.严格依据《考试说明》命题,保证稳妥过渡 (1)注重能力的历史学科考察。4种能力层次12种能力,以1、2种能力层次为主,3、4种能力层次为辅。 (2)各题难度介于0.35-0.80之间,整卷难度0.55左右;整卷从易到难排列:选择题、非选择题的必考题、选考题。整卷难度系数预定为0.57左右 (3)主干知识考查、两种版本兼顾 2.自主命题的地方特色 (1)取材地方课程资源 (2)探究新的文综形式 (3)涉及史学前沿动态 (4)重视时代特征考查 3.改变传统命题思维体现课改精神 (1)新史观的统领作用 例如:第14、15、16、20、23、24题…… 对策:注意多用中外比较来体现整体史观和全球史观。 (2)体现“三新”(材料、情境、问题)风格 (3)关注历史学科特色 例如:1题“计算年代”为陈题新作常规、16题“号外”新文化运动成果在五四中展现、24题“增长率表”并考察阅读与提取能力;14、20、23题具有史论色彩…… 对策:注意在二轮复习中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历史学习与探究方法的训练。如:历史年代的推算方法、史料真伪的鉴别、历史文物的鉴定等。 (4)重视现代公民教育(热点、现实) 例如:17题“东渡黄河”——国

文档评论(0)

wom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