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杂交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技术的优点及注意事项.doc
杂交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技术的优点及注意事项
摘要 分析了多种杂交水稻育秧栽培方式所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杂交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技术的优点,并提出了杂交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杂交水稻;无盘旱育抛秧;优点;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082-01
目前,杂交水稻栽培技术多种并存,主要有水育秧人工栽插、塑料软盘育苗抛秧、旱育稀植、盘育机插、直播、无盘旱育抛秧。现将前5种育秧方式存在的问题及杂交水稻无盘早育秧技术的优点及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1 多种栽培技术的缺点
1.1 水育秧人工栽插技术落后
水育秧人工栽插方式,大田单位面积用种量大,为18.75~22.50 kg/hm2,秧龄长,为35~40 d,秧苗素质差,缓苗期长,用工多,劳动强度大,产量低,效益差。
1.2 塑料软盘育苗抛秧操作难度大
水稻塑料软盘育苗抛秧技术已经推广20年了,它是水稻栽培技术上的一次革命,改变了千百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栽插方式,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还有省种节时等优点,在农业生产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它还存在一些缺点、问题,尤其对杂交水稻来说,表现更为突出。一是生产成本增加,操作程序繁多。软盘抛秧需要塑料软盘、薄膜、竹拱等材料,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用软盘作载体育秧,工序多,要备营养土,需破碎、过筛、装盘、摆盘、压盘等;操作要求严格,若秧床不平、盘孔不通、缺水等易导致花皮秃,成秧率低。二是均匀播种难度大,秧苗素质差。因杂交水稻用种量少,用软盘抛秧播种时易造成一穴多籽、空穴多现象,播种不均匀。若想用人工均匀播种,则费工费时。另外,盘土少,苗密导致秧苗瘦弱,整体素质差。三是秧龄弹性小,不便操作。软盘盘孔较小,承载营养土有限,为秧苗供养有限。最佳抛栽秧龄为20~25 d,过早易出现“苗断、球散”现象,过迟抛栽,根系多下扎,易发生串根结块,导致拔秧难,影响抛秧速度,耗时费工。四是增产潜力有限。用软盘育秧,秧苗素质差,单穴基本苗多,分蘖后期群体过大,通风透光差,病虫害相对较重。由于群体过大,后期营养供给不足,导致无效穗过多,有效穗穗小、结实率低,籽粒不饱满,因此增产潜力有限。
1.3 旱育稀植增加用工和劳动强度,盘育机插有局限性
旱育虽然提高了秧苗素质,但人工稀植增加用工和劳动强度,相对抛秧增加了生产成本。目前,农业生产以一家一户分散性经营为主,机插适合大户规模经营。同时,机插受土壤、地形、时间等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
1.4 人工直播产量低
杂交水稻直播方式,大田单位面积用种量大,为19.5~24.0 kg/hm2,密度难控制,植株抗性差,易感病虫害,易倒伏,穗粒数和千粒重均较其他育秧方式偏低,产量低。
2 杂交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技术的优点
2.1 生产成本降低,易操作
软盘抛秧方式,育秧需用塑料软盘作载体,需软盘750~1 050片/hm2,大田用种量不低于15 kg/hm2;而无盘旱育抛秧,育苗不需要载体,直接在苗床播种,大田用种量10.50~11.25 kg/hm2。可减少生产成本投入600~750元/hm2。
2.2 操作更简便,省工节时
软盘抛秧,育秧要提前备营养土,要破碎、过筛、装盘、摆盘、压盘、浇水等,耗时耗工,操作麻烦;而无盘旱育抛秧,育秧时苗床选择和整个育秧方式与旱育秧基本一致,大田需苗床375~450 m2/hm2,床面宽1.2~1.5 m,沟宽30 cm,沟深20 cm,四周开好排水沟,做到雨止沟干。播种前先晒种,将稻种浸泡2~24 h后,捞出沥去多余水分,以不滴水为宜,不必催芽,按1 kg种子与旱育保姆350 g拌匀,即拌即播种。播前墒面浇透水,播后覆盖细土,施用除草剂后盖膜。出苗后管理同旱育秧[1]。
2.3 秧苗矮壮,素质好,利于抛秧
用软盘育秧,由于土少,苗密,肥水供给受限制,以致秧苗瘦长、素质差,抛后发棵慢;采用旱育保姆无盘旱育抛秧技术,因采用水稻旱育秧专用药肥缓释高吸水种衣剂旱育保姆为稻种包衣,解决了育秧过程中土壤调酸、供水、供肥、病虫害防治、秧苗矮化等一系列问题,使每株秧苗根部都形成一个“小药库”、“小肥库”、“小水库”的“蓄水泥球”。出苗率提高10%~15%,成秧率提高15%~20%,提高了秧苗成苗率;秧苗单株带叶数增加40%~60%,不定根数增加60%~80%,苗高降低8%~10%,苗体墩实矮壮,促进了根系生长和秧苗矮化,培育了壮秧;抛栽后易发苗,表现为早发快长的优势,几乎无返青期,发棵快[2]。
2.4 增产潜力大
由于采用旱育,秧苗矮壮,素质好,抛后无返青期,分蘖节位低,大田苗数宜控制在24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