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源头的陕西文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渭河源头的陕西文化

渭河源头的陕西文化 (2009-02-08 10:13:07) 转载▼ 标签: 孤竹国 渭河源头 叔齐 陕西 文化 “霸陵翘首诚招八方来宾,渭水举浪奏响开发号角。”   别以为这是西安某地的口号,它高高地书写在海拔2000多米的渭源县。   随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局组织的“记者走渭河”采访团,日前记者来到渭河源头渭源县。该县虽然山峦起伏、地理位置偏远,但历史文化丰富,而且许多与陕西有关。   因渭河通长安而命名的“霸陵桥”   记者们没有料到,在偏僻的渭河源头,会有一座纯木质结构、古香古色、玲珑剔透的卧式悬臂单拱廊桥。   该桥从南向北,一个三四十米的凌空大步,跨过清源河,大有长虹卧波、蛟龙腾飞之势。它位于渭源县城南侧,雄伟壮观,被称为“渭水长虹”、“渭水第一桥”,其建筑结构、式样、彩绘,充满我国古典民族建筑特色,双坡式琉璃瓦顶,脊耸角飞,风铃叮咚。廊房每间宽3米,共13间,由14排吊柱提挂,每排4柱,两两吊置,形成双侧挂栏。桥底部纵列13排粗壮圆木,每排有两层共20根圆木,从两岸桥墩底部逐次递级排放。桥首有3个大字“霸陵桥”,旁边立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   由于游人稀少,霸陵桥平时大门紧闭。前年记者来渭源县采访时,因时间紧,未能登桥。这次组织方提前和当地联系,管理部门按照事先约定时间打开了桥门。   霸陵桥桥面由中道与双侧挂栏共3部分组成,呈踏步状通道。桥两端各有桥台,与桥身连成一体,既为通道,也是厅间。踏着桥面台阶登上大桥,凭栏眺望,岸边杨柳被秋风染得金黄,高楼小舍尽收眼底,东南君山秀峰和北面七圣峻岭对峙,桥下清流倒映远近景色。桥廊上一阶阶悬挂着左宗棠、于右任、杨虎城、蒋介石、启功等近、现代名人、学者留下的题匾、联语、赞赋。他们从不同角度赞美霸陵桥。?左宗棠匾上题字为“南谷源长”,于右任题字为“大道之行”,蒋介石题字“绾毂秦陇”。   霸陵桥下是清源河,附近也没有霸陵,灞河及古地名霸陵均在西安,为什么会叫霸陵桥呢?   渭源县文联原主席李德清告诉记者,古丝绸之路从这里经过,汉、唐时这里就有桥。明洪武元年,大将军徐达领军西击元军。元将李思齐被逼进渭源县城,为了阻挡徐达进攻,拆了渭河桥。时逢暴雨,清源河水深流急,兵马被阻。为了迅速解决战斗,不给元军喘息之机,徐达命令将士连夜建桥。然而水势过大,投入河中木料石块随水而去,徐达束手无策。谋士建议“木笼装石投放河底,垒成桥墩,再架桥面”。徐达听之有理,令将士照此法行事,果然有效,很快建成大桥。与此同时,徐达派军绕道截断元军退路。元军见大势已去,放弃抵抗投降。徐达为纪念这一战斗,要为桥定名。部下建议:“渭水通长安绕霸陵,当为玉石栏杆霸陵桥。”徐达认为妥帖,亲笔题名“霸陵桥”。当时的霸陵桥配有玉石栏杆,“既济行人,复通车马”。   “霸陵桥”自明洪武元年,即公元1368年定名后,至今已640个寒暑。期间,经清朝以及民国多次重建。以前所建皆为平桥,1943年8月,建成现在的纯木拱桥,桥身由单梁变成叠梁。   唐太宗遗鞭处   到了渭河源头,就要看源头的鸟鼠山品字泉。   但关于渭河源头位置,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浊源河水系,一种认为是清源河水系。一般人去的是渭源县城西边的浊源河源头龙王沟,距县城仅10公里。龙王沟一带,西高东低,南北各有一山沟。?品字泉,即源头,由三个泉眼组成。“吐云泉”和“禹仰泉”?偏西,南北分置,有细流在沟内流淌,为当地农民主要生活用水来源。东边的“遗鞭泉”地势较低,泉眼之上修建有井台和亭子、石碑,一般游人在这里留影。可惜井盖数米之下黑暗处才有水面。   李德清告诉记者,根据历史资料,最早记录的渭河源头为县城西南方的清源河源头豁豁山,明确记录距县城20多公里,而且清源河也比浊源河道长,水量大。后来由于豁豁山距县城太远,人们不便祭祀,改到了龙王沟祭祀,以致如今许多人认为渭河源头在龙王沟。两处都属鸟鼠山脉,都有品字泉。   传说,很早以前,渭水源头住了一户农民。一天农妇去担水,发现泉边有两条蛇咬仗,眼看白蛇要被麻蛇咬死,善良的农妇折下一条树枝,赶走了麻蛇。当天晚上,农妇梦见家里来了一个人,说是他家主人要报答她救命之恩,请她在鸡叫头遍时赶到渭河岸边。农妇醒来后,让丈夫一同前去。可懒惰的丈夫迟迟不起,农妇只好自己去了。到了渭河边,农妇被渭河龙王家人带进水晶宫,得到龙王送的一对扇子和一对玉石。农妇返回后,丈夫见到玉石爱不释手,农妇打开不为丈夫看重的扇子,未料扇子变成她的翅膀使她飞了起来。农夫见状,急忙将玉石噙到嘴里,去拉妻子,结果玉石变成了一对尖利的牙齿。就这样,农妇变成了鸟,农夫变成了鼠。重情的农妇经常与丈夫幽会,同住一穴。因为有了“鸟鼠同穴”现象,渭河源头的山脉便有了鸟鼠山之名。   前年记者到渭源县采访,不仅去了龙王沟,而且因当地有人说,清源河源头在池沟

文档评论(0)

peai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