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自然三案合一 鲁人版必修1.docVIP

高中语文 自然三案合一 鲁人版必修1.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 自然三案合一 鲁人版必修1

语文:自然 三案合一(鲁人版必修1)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2.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1.学习作者灵活驾驭语言来抒写感情的表达技巧。 2.整体把握文意,领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 3.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敬畏自然的情愫。 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灵活驾驭语言来抒写感情的表达技巧。 2.体味作者优美的文笔和对大自然持久而又热烈的情感。 3.通过观照自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自然意识,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聚焦重点 1.学习作者灵活驾驭语言来抒写感情的表达技巧。 2.体味作者优美的文笔和对大自然持久而又热烈的情感。 教学建议 本文是一篇选读文本,“自然之子”歌德以他诗人的思维、诗意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的表面与内心,同时又以冷静的笔触描述了自然客观的一面,呼吁人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教授本文时,让学生反复阅读,在阅读中,通过对文章中重要语句的品评,把握住作者“敬畏自然”的感情,由于本文的语言富有特色,学习本文,也可以把对本文语言的品评作为一个学习目标。 自主梳理 1.正字音 漩涡 隅 诅咒 黏附 餍足 吝啬 蕴藉 憎恶 窥视 啜泣 2.辨字形 描(miáo) 啜(chòo) 瞄(miáo) 缀(zhuì) 锚(máo) 辍(chòo) 诅(zǔ) 曳(yè) 咀(jǔ) 拽(zhuài) 3.释词义 秘府:宫廷中收藏图书秘笈的地方。 漩涡:同旋涡,流体旋转时形成的螺旋形,比喻牵累人的事情。 终古:久远,永远。 倚傍:依傍。这里指摹仿。 诅咒:原指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 步履安详:行走稳重,从容不迫。 黏附:黏性的东西附着在其他物体上。 餍足:满足 多指私欲 。 偎搂:亲热地搂抱。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 荫庇:比喻尊长照顾着晚辈或祖宗保佑着子孙。 蕴藉: 言语、文字、神情等 含蓄而不显露。 4.辨析词语 报复:打击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 抱负:远大的志向。 例:(1)决不能对提意见的同志进行打击 。 (2)这个年轻人有远大的 ,我们要好好培养。 遏止:意为用力阻止。 遏制:意为压制。 例:(3)万达队的攻势很难 。 (4)洪流滚滚,不可遏止。 个别:单个,极少数。如“个别现象”“个别处理”。 各别:各不相同,有分别或特别。如“各别对待”、“形式各别”。 例:(5)在我们学校,“迟到”只是 现象。虽然都是“迟到”,但迟到的原因 ,不应该简单地都用批评的方式。 惠赠:别人赠给自己(敬词)。 敬赠:自己赠给别人(谦词)。 例:(6)小王说:“这张照片是小李惠赠的。为了遵守礼尚往来但原则,我也把我的一张生活照 给她。” 5.名句名段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 —— 歌德 谁要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 歌德 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 —— 歌德 6.文学常识 歌德(1749-1832)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 和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主要作品有剧本《葛兹·冯·伯里欣根》、中篇小说 、诗剧《普罗米修斯》和诗剧 。 7.认识作者 歌德,德国诗人。1749年8月28日生于莱因河畔的法兰克福,他的父亲是法学博士, 得到皇家参议的头衔,母亲是市议会会长的女儿。1765年他去莱比锡大学攻读法律,1768年因病辍学。1770年进斯特拉斯堡大学继续攻读,次年获法学博士学位。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铁手骑士葛兹·封·伯里欣根》,蜚声德国文坛。1774 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声名大噪。1775年他应邀到魏玛,次年被任命为魏玛公国的枢密顾问。在随后直到1786年这段时期里,他成了魏玛公国的重臣,曾在一段时间里主持公国大政,力图进行一些改革。然而随着各方面阻力的增强,加上他对科学研究与文学创作的爱好,他陷入一种矛盾的痛苦之中,这导致他在1786年秋不辞而别,化名潜往意大利,直到1788年6月才返回魏玛。 回到魏玛之后,他辞去重要的政治职务,只负责文化艺术方面的工作。此后直到 1794年这段时间,他先后完成了戏剧《哀格蒙特》《托夸多·塔索》,并着手写第一部《浮士德》;他还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1790年发现了人的胯间骨。 1794年歌德开始与席勒合作,他俩以各自的创作,把德国文学推向历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歌德先后创作了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年代》、叙事诗《赫尔曼与窦绿苔》(1797),重新写《浮士德》第一部。 席勒在1805年的逝世标志着从1786年开始

文档评论(0)

ah822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