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天津七校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届天津七校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

2015届天津市七校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 2015.4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总分100分。答题时,将第Ⅰ卷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将第Ⅱ卷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 本试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校雠通义》(雠,chóu,校对)中说:“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易》掌太卜,《书》掌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颂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这段文字揭示的社会文化状况是 A.学在官府 B.有教无类 C.私学兴起 D.百家争鸣 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因其思想不见容于当道,被迫流亡他国。1631年,他称旅居的城市是“货物无奇不有”之地。他问道,“要找到世人所可能希冀的各种货物和珍奇物品,这世上还有哪个地方比这个城市更让人如愿?”由此可知,当时笛卡尔流亡于A.意大利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本内阁即总统制下的内阁,临时大总统为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1916年4月21日政府组织令制定公布,中华民国第11任内阁以国务卿总理国务,各部总长皆为国务员,树立责任内阁先声。5月8日袁世凯改政事堂为国务院。?民国初年内阁及其政权组织形式更迭反复,但最终还是保留了民主共和政体。分析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全国人民的斗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从专制到民主新文化运动思想上海师范大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料选自历年高考优秀作文,其中选977年高考的是A.“凡是有歌声的地方,都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地大干社会主义” B. “同外国人做生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方面的人才少了行吗”C.“在做十几年前应做的事:投考普通大学。……向四人帮讨还时间,为祖国争气” D.“在改革开放深入展开的时刻,我们更需要这种横跨度的攀登” 11、下图是“1970——1993年美国、日本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中日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步扩大 B.体制改革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C.中国崛起导致美国经济急剧衰退 D.社会福利开支增多使日本经济出现负增长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3题,共分。 材料一:当代学术界认为宋朝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信息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指出宋代在“信息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命”方面的具体表现。(3分) 材料二:据资料统计:在明朝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分) (3)18—19世纪的欧美各国属于典型的社会转型期。请从经济、政治方面变化的角度归纳其转型的表现(4分) 材料三:美国著名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所著的《全球通史》中写到: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 (4)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转型及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13、(18分)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清代书院(有别于官学的另一种教育系统)的课程设置与地方官学、国子监的课程设置相近,以四书五经为主。 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布阵等课程。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蔡元培就任教育总长,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在蔡元培的领导下,北京大学在1920年秋季起即正式招收女生,开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之先例。……北大还开办了不少平民学校和夜校等,努力服务

文档评论(0)

gov4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