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展简史 1. 证候实质研究的发展。吕维柏认为,辨证论治与对症治疗的区别在前者治疗时针对体现整体变化的“证”,后者则针对症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认识层次上后者较浅,属于感性认识;前者较深,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深入到事物内部规律的认识阶段。 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的中西医结合科研以临床实验性描述研究为主,西医诊断,中医药治疗或联合用药,按西医指标观察疗效;1958年以前,中医临床研究侧重于单验方研究。辨证论治虽被广泛运用,但没有被科学地研究过。辨证论治的科学研究开始于1958年,那时候第一批西学中班学员毕业,并开始了其对中医学的科研工作。 六十到七十年代开始采用西医诊断,临床上辨证分型治疗的方式,并开展实验研究,这种科研模式至八十年代初一直是中西医结合科研的主体,在骨折研究,针麻和经络研究,血液病研究,慢性支气管炎研究,急腹症研究,肿瘤研究,急症研究等领域中得到体现;并总结出“肯定现象,掌握规律,提高疗效,阐明本质”的科研程序。以血瘀证和脏象生理学研究和证候实质研究为代表的基础理论研究和诊法研究起源于七十年代,而在八十年代得到迅速发展。 从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的性质看,五、六十年代实验研究人员以西学中医务人员为主,七十年代末以后则和中医中药人员并重。八十年代中,证候研究列入中医“七五”攻关课题,本领域引起中医界广泛重视。其研究复盖面广,据不全统计,全国除三省一个自治区外,约26个自治区及解放军共计百多个单位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其重点地区为:上海、北京、辽宁、吉林、广东、福建、贵州等。 此期间获得较大数量的成果如:“肾阳虚证的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皮质轴功能的对比观察”,“性激素在男性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中的变化和中医虚证(肾虚)的联系以及应用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法的效果”,“肾虚证β肾上腺素受体M胆碱受体环核苷酸系统的关系及某些滋阴助阳药的调整作用”,“中医‘肾主耳’理论的实验研究”,“补肾法对老年男性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作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脾主运化’的实验研究和健脾益气法则的作用探讨”,“脾虚型重症肌无力临床及实验研究”,“脾虚型萎缩性胃炎临床及实验研究”,“重症肌无力脾虚证型的辨证论治、疗效和治疗机理研究”,“瘀血与衰老的关系——衡法Ⅱ号抗衰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高原低氧环境与气虚、血瘀证关系的研究及高原中药防治气虚、血瘀证疗效分析”,“血瘀证证型研究”,“肝阳上亢证的研究”,“肝瘀气滞血瘀临床和实验研究”, “心气虚的实质及生脉散对左心室功能作用的研究”,“心气虚证的临床辨证规律及党参、黄芪治疗作用研究”,“阴阳计量辨证模型与辨识软件系统”,“劳倦饥饱致脾虚动物模型研究”,“痹证的实验模型与现代病理基础研究”,“中医气血理论指导冠心病治疗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气血相关理论及其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等。 证实质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证 是中医学特有的临床概念 (现代医学只有症状→病) 是由若干证候(症状、体征)构成 (但与证候的感性认识不同,而是揭示内在联系、规律的理性认识) 是中医病过程某一阶段本质的反映 (它能反映病因、病位、病性、病势-且是可变的) 是针对当时病情进行辨治的依据(即所谓“辨证论治”) 证实质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一、现代中医学对“证”概念内涵的研究 证实质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一、现代中医学对“证”概念内涵的研究 证实质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一、现代中医学对“证”概念内涵的研究 证实质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一、现代中医学对“证”概念内涵的研究 证实质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一、现代中医学对“证”概念内涵的研究 证实质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一、现代中医学对“证”概念内涵的研究 证实质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二、证的标准化、规范化研究 证实质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二、证的标准化、规范化研究 证实质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二、证的标准化、规范化研究 * * 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室 雷 磊 医学博士 教 授 电话:座机电话号码 座机电话号码 E-mail:leilei1398@ ①证的整体性 中医临床所辨的证,是疾病过程的“整体功能的定型反应式”(如肺痨病由“肺阴亏虚”→“阴虚火旺”→“气阴两虚”,分别有临床三证型)。 西医诊断一般是“局部结构性定型反映形式”[如肺结核病诊断依据肺局部结核菌的存在(痰菌阳性)、滲出等病灶(X线分型)、空洞形成(咳痰咯血)] ②证的定型性 根据不同辨证方法,各证都有相对定型的证候内涵。八纲辨证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诸证是定型性的代表。此外,伤寒六经、温病卫气营血证、脏腑病证等各有相对定型 ③证的定系性 证的认定依据、反应的病理过程,是中医学的以功能为单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家标准】GB∕T 35450-2017 聚碳酸酯薄膜及片材.pdf
-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doc VIP
- 青19J2青19J3建筑专业(三):建筑用料及做法+屋面.docx
- 项目安全资料标准化实施手册 (1).pdf VIP
- 2022年成都市武侯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机械设计软件:Creo二次开发_(2).CreoAPI基础.docx VIP
- 第三十八回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黑旋风斗浪里白条-名著《水浒传》阅读导航+情节概括+思维导图+原文批注+阅读训练初中语文.docx VIP
- 物理性污染与防治.ppt VIP
- 1+X快递运营理论测试题.docx VIP
- 9.29事故抢险救援战评总结.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