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题题模式.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拓 展 练 习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问题: 1、第一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首句选取的景物是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声凄婉哀愁的子规,暗含了因友人王昌龄左迁偏远之地的忧伤之情。 2、三四句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将自己心中的愁思寄托给明月,满含深情的明月照耀友人,一直陪伴他到偏远的夜郎。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 三、《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问题:作者如何表达惜别哀伤之情的? 1、景物:“猿啼” 、“暮江”、 “孤舟” 。 情: “客散”、 “伤心” 、“逐臣更远”。 2、反衬:“人自伤心水自流”,以流水的无情反衬人的伤心;“青山万里一孤舟”,以青山 四、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五、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六、《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问题:作者如何表达惜别哀伤之情的? 1、景物:“春江渺茫”“日暮” 。 2、 三四句替远去的友人设想:日暮之时会停泊在哪里呢?到那时,人生地疏,天涯一孤客是多么的令人哀伤啊! 七、《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问题:这首诗使用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反衬;哀景衬壮情。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对友人真诚情谊。 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问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九、《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问题: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 十、《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问题: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 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或者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答题模式: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温馨提示: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比较阅读:方兴未艾。所谓“比较阅读”,就是将内容、体裁、表现手法相近或相反的两首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赏的方法。05年共有七套,06年有三套,07年有六套,08年有两套。高考命题的与时俱进,可见一斑。从考查点设置来看,可以分为综合比较和单一比较两种情况。具体来讲: 一、“同朝同人同题”艺术鉴赏。  如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题菊花》与《菊花》两首七绝诗作比照:前者以诗化语言,借助象征手法,向社会发出“人权均平”的农民理念;而后者却通过遒劲动词及双关意蕴,表达实现“改朝换代的宏大目标”!  二、“同朝同人异题”艺术鉴赏   如唐代“诗佛”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与《山居秋暝》两首名篇来对说:前者使用逆反假设、翻进层递的“怀乡盼亲”思念心绪,远寄“异乡异客”的孤独忧情;而后者却巧用“画入诗景,反面衬托”,以“自然美内寓人格美”。  三、“同朝异人同题”艺术鉴赏。   如盛唐王昌龄与晚唐马戴各自撰写的《出塞》七绝诗以比较:前者诗意空阔辽远,借助时空交叉、互文显意,表达守边将士“保疆安民”之壮志

文档评论(0)

jizhun4585feic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