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技术-6要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胸腹部CTA: 显示胸腹主动脉夹层,重组方法分别为MIP和SSD。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2.肾动脉CTA:检查前准备同胸腹部大血管CTA,层厚1mm,注射速度4~5ml/s,注射剂量80~100ml,自动触发。扫描范围从第十一胸椎下缘至第五腰椎。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肾动脉CTA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六)胃肠道CT仿真内镜(CTVE) 1.检查前作好胃肠道准备,同胃肠CT扫描 2.扫描前5~10min肌肉注射654-2注射液20mg 3.胃内服对比剂;肠道要注入1000~1500ml气体 4.腹部常规条件扫描,但层厚为1mm,重建间隔0.5~1.5mm,螺距为1~1.5 ,一次屏气扫完 5.在工作站利用软件重组形成胃肠道CTVE图像。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胃肠道CT仿真内镜(CTVE)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五、盆腔CT检查技术与应用 1.扫描准备 ①检查前一周,勿行胃肠道钡剂造影检查。 ②检查前一晚,口服泻药或当日检查前1h清洁灌肠 ③检查前4h,口服阳性对比剂500ml充盈小肠 ④检查前2h,再口服阳性对比剂500ml ⑤使盆腔内肠腔显影,可检查前行保留灌肠 ⑥膀胱扫描者,检查前大量饮水、憋尿,使膀胱充盈。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2.扫描方法 ①体位:仰卧位,头先进,双手上举 ②定位:扫描获取正位定位像以确定扫描范围 ③范围:自耻骨联合下缘开始扫描至髂前上棘 ④参数:前列腺、子宫扫描层厚、层距为5mm;精囊或小病变层厚、层距为3mm;发现病变行增强扫描,技术要求同腹部。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盆腔CT扫描定位像 前列腺肿瘤CT平扫与增强 软组织窗窗宽250~400HU, 窗位25~40HU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六、脊柱CT检查技术与应用 1.脊柱CT检查常规做横断面扫描,通过重组可获得冠状面和矢状面图像。 2.用于检查椎管是否狭窄,椎间盘及韧带病变,也可用于显示椎体骨折及内固定治疗后随诊。 3.体位:先除去病人佩带金属物品;病人采取仰卧位,为了减少脊柱正常生理弯曲形成的曲度,颈段扫描取前屈位,胸段、腰段扫描取双膝屈位。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4.扫描方法:颈椎到骶椎分段摄取各自侧位定位像,在定位像上选择各自扫描范围及扫描参数。 5.椎体扫描:常用于检查脊柱外伤引起的骨折、脱位,结核或肿瘤引起的骨质破坏等病变。 6.层厚与层距:5~8mm,逐层连续扫描;扫描层面应与被检查椎体垂直。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腰椎椎体CT扫描示意图 腰椎椎体结核CT图像:软组织窗与骨窗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7.椎间盘扫描:多采用薄层靶扫描,层面须与椎间隙平行,一般每个椎间盘扫3~5层 8.颈椎、胸椎间盘较薄,可选用管电流170mA,层厚、层距2mm,逐层连续扫描; 9.腰椎间盘较厚,可选管电流220mA,层厚、层距为3mm,逐层连续扫描。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颈间盘CT扫描定位像与颈椎间盘横断面CT图像:轻度突出(箭头) 骨窗的窗宽为1000~1500HU,窗位400HU;软组织窗的窗宽300~350HU,窗位50HU。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腰椎间盘CT扫描定位像:扫描线平行于椎间盘,扫描三层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对脊柱肿瘤或复杂骨折病人,利用二维、三维CT重组技术从不同的角度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和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情况很有临床实用价值。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七、四肢CT检查技术与应用 1.扫描体位:头先进或脚先进,仰卧体位或俯卧位,需检查部位尽量置于检查床中央;行下肢扫描,取双侧同时扫描以便于对照;上肢前臂扫描也可双侧对照扫描,上臂则要单侧分别扫描。 2.扫描方法:先摄取正或侧位定位像;扫描范围根据不同部位和病变而定,扫描层厚与层间距一般为3~5mm,需重建者应1mm薄层扫描。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下肢膝关节CT扫描定位像 膝关节横断面CT扫描图像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骨三维后处理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本章小结 1.自从1972年英国工程师GN. Hounsfield研制成功首台CT机以后,CT的临床应用得到很大的扩展 2.CT的快速发展包括后处理功能更加强大,使病变和解剖结构显示得直观和更清楚;扫描速度更快,使冠脉CT成像成为现实;探测器更宽,使单器官灌注得以实现 3.尽管CT是诊断疾病的强力工具,但在使用时要避开其不利之处,如有辐射损伤、软组织分辨率不如核磁等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四)喉部 1.扫描方向:多

文档评论(0)

338945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