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高流行病学参资料(上).doc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副高流行病学参资料(上)

第 一 章 绪论一、流行病学定义及发展过程   1.定义的发展过程   (1)早期,传染病流行期:   Frost:1927年。   Stallybrass:1931年。   (2)中期,探索病因不明的疾病:   Maxcy:1951年。   (3)现代,恶性肿瘤及多种退行性疾病:   MacMahon:1970年。   Lilienfeld:1980年。   2.流行病学的定义(Epidemiology )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学科。   3.流行病学定义的基本含义   (1)从群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的状况。   (2)研究各种疾病,不限于传染病,包括了疾病、伤害和健康三个层次。   (3)从疾病的频率和分布出发,揭示影响和决定频率、分布的因素以及流行的原因。   (4)运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如何预防和控制疾病,增进人群健康。      二、流行病学发展简史   1.萌芽期   2.成长期   3.飞跃发展期   萌芽阶段:   ▲ 人类文明史的早期,虽然认为疾病是妖魔、瘴气等因素引起,但亦看到疾病可由人体外的因素导致。   ▲ 中国出现“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学说。   ▲ 在希波克拉底时代,希腊医师 Hippocrates 著有《空气、水与土壤》,阐述了气候,土壤,水,生活方式,营养与疾病的关系。   成长期:   ▲ 18世纪末西方开始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劳动力开始聚居于城市,人类的高频度的接触、高密度生活在一起,给传染病的传播制造了条件。   ▲ 社会产生了对传染病的防制要求。于是,在一些城镇采取了上、下水道的设置、实行污物处理、要求个人清洁卫生等各种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的措施。   ▲ 1796年英国医生Jenner发明了接种牛痘以预防天花(18世纪天花的流行致使约10%的欧洲人丧生)。人们采用许多方法来预防接种或使个体暴露于受感染的物品或天花皮损留下的痂,希望免疫力能在疾病不发生的情况下获得。这一过程称作人痘接种,并由Thome等推广。   ▲ 宋朝天花大流行,四川有人用人痘接种,能引起人体产生轻型的天花,而阻止病死率很高的天花自然感染。   ▲ 对非传染病的关注。   ▲ 1775年英国低层白人的阴囊癌的发病率高于其它人群。   ▲ 取暖的煤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的煤灰,烟囱需定期清扫。煤灰中的特殊物质与皮肤的接触,产生阴囊癌。   ▲ 显微镜的发明与应用,发现了病原生物,推动了流行病学的发展。   发展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科学技术呈现前所未有的进步,传染病得到了控制,一些慢性非传染病日渐成为威胁人们健康和生命的主要问题,人类疾病谱和死亡谱有了巨大的改变,人们对卫生保健工作的需求逐步转向控制、降低和预防这些疾病。   ▲ 免疫学的发展   ▲ 信息的扩展   ▲ 非传染病   ▲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 统计方法与多因素的分析      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四、研究范围及应用   疾病预防   健康促进   疾病监测   疾病病因/危险因素   疾病自然史   疾病预防的效果评价   卫生管理与政策制定和评价      五、特点   群体的特征   对比的特征   概率和数理统计的特征   社会医学特征   预防为主的特征   发展的特征第 二 章 疾病的分布疾病的分布(distribution of disease):   通过观察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消退,描述疾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的频率与分布的现象。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与基础。      一、描述疾病分布常用的率和比   (一)发病指标与患病指标   ——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   ——患病率、感染率、病残率   (二)死亡指标   ——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   (三)生命质量评价指标   ——潜在减寿年数   ——伤残调整寿命年   1.发病率(incidence rate)      适用于病程短的急性病。   考虑以下因素:   (1)发病时间;   (2)观察时间;   (3)暴露人口数;   (4)新发病例数   罹患率:衡量人群中较短时间内新发病例的频率。观察时间以日、三日、周、旬或月为单位。      2.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患病率也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按观察时间的长短分为:   时点患病率(point prevalenc):观察期一般不超过一个月;期间患病率(period prevalence):观察期在一个月以上适用于病程长的慢性病。

文档评论(0)

qiguangzili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