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课件解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第三阶段从1929-1940年,是清华大学建立与发展时期。1933年6月,教育部颁发《考选清华留美公费生办法纲要》,令清华大学继续选派留美生,规定三年之内每年通过公开考试录取25名,合计75名;其选拔范围不局限于清华一校,而是扩大为全国各大学的毕业生。该年8月,清华大学在北平、南京两地举行第一次留美公费生考试,录取顾全叙、蔡金涛等25人;1934年和1935年,清华举行了同样性质的考试,先后录取了钱学森、张光斗等20人和王锡萱、张骏祥等30人。1936年5月,教育部令清华大学自本年度起,再行举办三届选派留美生考试,当年录取18人;1937年因中日战争爆发,加之经费困难,原计划的考选未能进行,至1940年,方始恢复。 * * 3.庚款留美的历史影响 第一,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清华留美生获取学位情况简表 庚款留美生专业分布简表 学位情况 人数 比例 博士 183 19% 硕士 436 45% 学士 248 25% 未获学位 80 8% 专业 工程 理科 商科 农医 文史哲 政法(含教育、新闻) 经济 军事 比例(%) 31.3 9.9 11 10.5 7.2 14.9 9.6 2.2 * * 第二,促成了清华学堂的创办与发展 从游美肄业馆到清华学堂、清华学校,再到清华大学,20年间,清华由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发展成为一所享誉中外的高等学府,除了自身的特殊性,“庚款”无疑在其间起了重要作用。 一方面是美国退还“庚款”进行得相当平稳;另一方面是清华从中所获得的款项从未间断。“1909-1914年,清华每年可获得48万至54万美元左右;1915年增至约72.5万美元;1916-1931年以后,款源几乎没有间断。” 第三,为留学教育的管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清华留美生的高质量,其中一大关键因素便是严格考选。胡适曾回忆当年考选留美生的场景:“留美考试分两场,第一场考国文、英文,及格者才许考第二场的各种科学。国文试题为《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说》,我想这个题目不容易发挥,又因我平时喜欢看杂书,就作了一篇乱谈考据的短文,开卷就说‘矩之 * * 作也,不可考矣。规之作也,其在周之末世简’?下文我说周髀算经作圆之法足证其时尚不知道作规用圆;又孔子说‘不逾距’,而不举规矩,至墨子孟子始以规矩并用,足证规之晚出。这完全是一时异想天开的考据,不料那时看卷子的先生也有考据癖,大赏识这篇短文,批了100分。英文考了60分,头场平均80分,取了第10名。第二场考的各种科学,如西洋史,如动物学,如物理学,都是我临时抱佛脚预备起来的,所以考得很不得意。幸亏头场的分数占了大便宜,所以第二场我还考了个55名,取送出洋的共70名,我很挨近榜尾了。” * * 第十二章 民国初年的教育 “改革之目的已达,如病已医愈,不再有死亡之忧。”(蔡元培) 一、教育部的成立及对教育的维持与改革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1月3日,任命蔡元培为教育总长。“临时政府成立,教育总长幸庆得人,此深可为吾未来国民贺者也。”1月9日,改前清学部为教育部,在碑亭巷设立办事机关。由蔡元培执掌的教育部,是当时南京临时政府各部中最为精简、但却是办事高效的职能部门。其设置为一厅(承政厅)、三司(普通教育司、专门教育司、社会教育司),外加三位参事,连同总长、次长在内,共75人。这些人是在蔡元培“能者在职”的思 * * 想指导下聚集起来的,他们是思想新、有学识、积极肯干,朝气蓬勃的热心教育人士,由此形成了民主、高效、廉洁、认真的办事作风。据蔡元培讲,这70多位部员,“一半是我所提出的,大约留学欧美或日本的多一点;一半是范君静生(范源濂)所提出的,教育行政上有经验的多一点。”当年任职于教育部的鲁迅先生,曾回忆道:“说起民元的事来,……当时我也在南京教育部,觉得中国将来很有希望。”尤其是社会教育司的设置,使社会教育与普通教育、专门教育立于平等地位,不仅有利于民众教育的发展,而且对普及教育也有促进作用,这是当时教育部组织的最大特色。(“为提倡补习教育、民众教育起见,于教育部中增设社会教育司。”)教育部成立后的当务之急,是敦促各地迅速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并在革除清末教育封建性的前提下,为全国教育提供指导意见。 教育部于1912年1月19日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和《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对清末教育制度进行了初步改革。 * * 《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共14条,其重要内容为:1.原有学堂均改称学校,监督、堂长一律通称校长;2.初等小学,男女同校;3.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的各种教科书,一律禁用;4.民间流行的教科书凡内容与形式具有封建性而不符合共和民国宗旨者,即予改正;5.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7.小学手工科,应予注重;6.中学校为普通教育

文档评论(0)

11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