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1、含义: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话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怎样决定国家关系? (1)共同的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2)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美国的行为“牛气冲天” 轰炸驻南使馆 策动伊拉克战争 发动海湾战争 干涉台湾问题 指责伊朗 阻止朝鲜 …… 小结论: 主权国家怎样做? 任何国家都不应亦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 国际关系史上经典名言: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 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只有永远的利益!” —丘吉尔 二、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 1、依据: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当、正义的。 2、国家利益的内容: (1)安全利益 (2)政治利益 (3)经济利益 3、尊重他国正当的国家利益 * 1、国际关系 ①含义 国家之间 国际组织之间 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最主要 (2)国际关系的内容 文化关系 政治关系 经济关系 军事关系 … … ③基本形式 竞争、合作、冲突 2006年10月8日安倍晋三访华。被称为“破冰之旅” 2007年4月10日至13日,温家宝总理在时隔7年之后首次访问日本,此行称为“融冰之旅”。 2001年以来,小泉 首相每年执意参拜靖国神社,使中日关系进入“冰冻状态” 2007年12月27日福田康夫访华。此行因此被誉为“迎春之旅” 2008年5月6日胡锦涛访日,此行称为“暖春之旅” 1 .中日关系为什么会出现“冰冻状态”? 2 、 从2001到2008年中日关系为什么会经历“冰冻状态”、“破冰之旅”、“融冰之旅”“迎春之旅”到“暖春之旅” 这样一个过程? 1 .中日关系为什么会出现“冰冻状态”? 冰冻原因: 历史问题 教科书问题 参拜靖国神社问题 钓鱼岛的主权归属问题 东海油气田问题 台湾问题 利益对立 冲突 2 .破冰-----暖春之旅的原因: 政治方面:共同维护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推进东亚区域合作进程,致力于亚洲的振兴。 经济方面:中国已经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而日本则已成为中国实际上的最大外资来源国。推进两国节能、环保、金融、能源、信息通讯、高新技术合作; 其它方面:科教文卫体事业的交流与合作;攻克世界难题;避免全球性灾难等 共同利益 战略互惠关系 合作 基础 日本外务省和中国外交部相继宣布,中国总理温家宝将正式访日。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欲访华参加6月12日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馆日活动。中日高层互动按照约定机制扎实推进,表明中日政治互信有了明显提升,两国关系行驶在“战略互惠”的正常轨道上。 尽管日本首相换了四任,但经历了中日关系“冰冻期”,中日高层更加意识到保持经常性对话和交流,才是21世纪发展中日关系的首要。中日既互为邻国,又作为亚洲最有影响的两大国,和则两利,斗则俱败。 想一想美国为什么能这么“牛” ① 国家力量的大小强弱,影响着国家之间是平等互助,还是冲突对抗的关系 ② 国家力量的变化,往往引起原来国家之间关系的变化。 捍卫国家利益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后盾——国家力量! ·牢记: “落后就要挨打!” “弱国无外交!” 因为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变化会导致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变化,这必然使原来的国家关系产生相应的变化。 国际关系是变化发展的 国家利益 国家力量 变化 导致 导致 对外政策变化 国际关系变化 结论: 日本一高中试题:中国和日本每一个世纪都要进行一场战争,从中国的明朝到近代,尤其是近现代的100多年间,19世纪叫日清战争(我们叫中日甲午战争),20世纪叫日中战争(我们叫抗日战争),请你预测中国和日本下一次开战的时间,并分析战争的起因? 日本中学生的回答:中国和日本下次开战的时间是在2015-2020年,那个时候台湾回归了中国,台湾海峡就成了中国的内海,所以日本的运油船从波斯湾到日本(石油是日本生命,这是一条日本的生命线),只能走台湾的右边, 那时运油的成本大大增加,日本人民无法生活,那时战争在所难免。 对日本中学生的回答,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谈谈你的看法?我们怎么做?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