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勘察学讲义3.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渗透变形判别实例 一)某水库坝基土层累计曲线如图所示,孔隙度为42%,判别渗透变形类型、估算渗透系数、估算允许水力梯度。 d10=0.08mm,d30=0.13mm,d50=0.28mm,d60=0.39mm,d70=0.52mm。 解:1不均匀系数Cu=d60/d10=0.39/0.08=4.9<5 2:粗细粒界限粒径:df=(d70×d10)0.5= (0.52×0.08)0.5=0.20 从曲线上查得Pc=36% 3判别: {1/[4(1-n)]}×100%=43%>Pc=36% 所以发生管涌。 渗透变形判别实例 某河床中砂层的不均匀系数Cu=8,细粒颗粒含量Pc=31%,土粒比重2.65,d5=0.06,d20=0.1,空隙率42%。安全系数取2,该土层允许水利比降为多少? 解: Cu=8>5,25<Pc=31<35,渗透变形为过渡型。 八、 岩土的渗透性分级 1腐蚀性判别时; 一般对于土体来说,强透水层指碎石土、砾砂、粗砂、中砂、细砂; 弱透水层指粉砂、粉土和粘性土。 2透水层和隔水层划分:10-6级。划分是相对的,结合自然条件和工作目的划分。 透水层:渗透系数大于0.001m/d,常见的岩土包括亚砂土、砂砾石层、裂隙岩石和喀斯特化地层。 隔水层:渗透系数小于0.001m/d,常见的岩土包括粘土层、泥炭层、不透水基岩等。 3地基处理时:划分也是相对的。 坝基帷幕:坝高100米以上,透水率 q=1~3Lu;坝高50~100米,透水率 q=3~5Lu;坝高50米以下,透水率 q=5Lu;《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1、2级、高坝q=3~5Lu;3级及以下5~10Lu 基坑帷幕:渗透系数k ≤ 1×10-6cm/s。Rc大于5MPa。 单孔完整井抽水试验实例 SW Q Sw/Q Q b a 承压水 Q Δh2/Q b a 潜水 单孔完整井抽水试验实例 1承压水:北京南苑试验场承压水降深资料:降水井半径0.1m,含水层厚34m. Q1=2780m3/d,Sw1=0.67m; Q2=4700m3/d,Sw2=1.34m; Q3=7640m3/d,Sw3=2.68m;求地层渗透系数k。(R=300m。多孔实测k=230m3/d) 解:1做降深~抽水量曲线,判别该曲线是否为直线。即井周是否存在三维流和紊流,是否有井损存在。 曲线为向下凹的曲线,有井损存在。 2作Sw/Q~Q直线,利用作图法求a、b,代入公式求渗透系数。 作图法结果:截距a=1.7×10-4;斜率b=2.5×10-8。 3或者:修正降深: 单孔完整井抽水试验实例 1潜水:东北某地潜水降深资料:完整浅井直径2米,砂砾层厚2.6m,潜水层厚1.6m,R=200m。 求地层渗透系数k。 解:1做Δh2~Q曲线,判别该曲线是否为直线。即井周是否存在三维流和紊流,是否有井损存在。曲线为向下凹的曲线,有井损存在。 2作图法:绘制Δh2/Q~Q直线。求出截距a=1.25×10-3;斜率b=1.835×10-6。 降深次数 降深(m) Δh2=H02-hw2 Q(m3/d) 1 0.210 0.630 337 2 0.365 1.035 543 3 0.680 1.714 669 4 1.560 2.560 888 地下水流速、流向的确定 地下水流速、流向的确定: 等水位线法、三点法、物探法、指示剂法。 50~150m 七、渗透变形及其防治 渗透变形判别内容: Pc<25%为管涌 Cu≤5时 Cu>5时 Cu>5时 Cu≤5时 无粘性土的孔隙比和孔隙率也可以取经验值。 或者根据触探、标贯等测试指标进行换算。 砂土类别 密实 N >30 中密 15< N≤30 稍密 10< N≤15 松散 N ≤10 砾砂、粗砂、 中砂 e<0.6 0.6≤e≤0.75 o.75<e≤0.85 e>0.85 细砂、粉砂 <0.7 0.7≤e≤0.85 0.85<e≤0.95 e>0.95 砂土密度按照孔隙比和标贯分类 注:求无粘性土的N的实测击数平均值,再查表。 注:无粘性土的N63.5的实测击数必须经过杆长和地下水位校正,求取校正后击数的平均值,再查表。 Cu>5时 五、产生物理和化学腐蚀的条件 2产生分解腐蚀类的的环境地质条件; 1)硫化物、煤矿矿水、含硫温泉水渗入地区; 2)泥炭土、淤泥土及含有大量有机质土层中的水渗入强透水层的土层。 3)含有大量氯化镁、氯化铵等盐类水体; 4)酸性工业废水。 3产生分解复合类腐蚀的环境地质条件;

文档评论(0)

报告论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