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浩然之气 至大—《孟子》心得.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浩然之气 至大—《孟子》心得

浩然之气 至大至刚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著有《孟 子》一书。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孔孟之道”。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其为气也,配义与道”,这是一 种充满正义、充满仁义道德的正气、骨气。这种气,阳刚而气壮山河,气贯长虹,气冲霄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一生倡导仁政,在与 诸侯王公交往中不卑不亢,这源于他拥有充塞天地的浩然正气。他对真理的追求和做人深深影响着后人。 孟子的天命观思想认为天是最高的有意志的,人 世间的朝代更替、君王易位,以及兴衰存亡、富贵穷达,均是由天命所定。人对于天必须百依百顺,要懂得“尽心”、“知天”和“事天”,“顺天者昌,逆天者 亡”,天意是不可抗拒的。孟子重视道德修养,认为道德是天赋的,是人心所固有的,是人的良知本性,如果人人能够保持善性并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那么“人皆 可为尧舜”。孟子和孔子一样都是周游列国而弘道。孟子到齐、魏、滕、薛、宋、邹、梁等国,所述乃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之德及王道,受到魏惠王等的 礼遇,被齐宣王拜为上卿,使其行仁政,民心归附,多次避免了战争的发生。 当时孟子声望颇高,据传,孟子一次从齐国到魏 国,途经干城被大雨所阻,一时间人们奔走相告,孟子住处门庭若市,登门求教者络绎不绝。孟子见此地人如此好施乐道,决定留下讲学数日。干城人也以此为荣, 后来就在孟子讲学的地方建“先师庙”,也称“孟轲庙”。孟子不仅授徒讲学,培养出了乐正子、公孙丑、万章等优秀的学生,还与学生们一起著书立说。孟子认为 君子必须只追求符合道义的东西,劝化君臣、百姓树立道义至上、重义轻利的思想观念,使德入人心。以下为他坚定不移劝善的几个故事。 以义治国,何必言利 孟子来到梁国,梁惠王说:“先生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 ‘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 的国家里,杀害他国君的人,往往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他国君的人,往往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 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可是,如果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摆在前,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是永远不会 满足的。反过来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也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何必说利呢?”西汉司马迁说自己 每次读孟子见梁惠王,常常感叹不已:利实在是天下大乱的原因啊! 好善足以治天下 鲁国打算让乐正子治理国政,孟子听说这一消息 很高兴,他的学生公孙丑问:“乐正子很有经验吗?”孟子说:“不。”公孙丑问:“那您为什么高兴呢?”孟子说:“他为人喜欢听取善言且做事尽职尽责。”公 孙丑问:“这些就够了吗?”孟子说:“凭这些可以治理天下,更何况鲁国呢?如果喜欢听取善言,就愿意与善人结交,小人就没有市场;如果不喜欢听取善言,那 真正的有识之士就会被拒之于千里之外,而那些进谗言的阿谀奉承之徒就会来到,他身边要都是这些小人,要想治理好国家,怎么可能呢?为官就要敢于维护正义和 公道。不能尽职,不能尽责,当什么官呢?”阐述了君子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正气,识大体、明大义,以从善扬善为己任。 王庶几改之!予日望之! 孟子两次来到齐国劝齐王行仁政而不被采纳。当 孟子第二次离开齐国时,齐国的尹士对孟子的学生高子说:“不知道齐王不能成为商汤、周武王那样的君主,那就是不明智;知道齐王不可能,然而还是到齐国来, 那就是为着期求好处。不远千里地来见齐王,不相投合而离开,在昼邑住了三夜才走,为什么这样滞留迟缓呢?我对孟子这一点很不高兴。”高子把这番话告诉了孟 子。 孟子说:“尹士哪里会知道我的想法呢?千里迢 迢地来向齐王阐述王道,这是我自己愿意的;劝谏没有成功而离开,难道也是我愿意的吗?我是不得已罢了。我住了三夜才离开昼邑,在我心里还是觉得太快了,心 想齐王或许会改变态度的,如果他召我回去,我一定要利用好这个机会。等到离开了昼邑,齐王没有派人追我回去,我这才毅然下定决心走。我虽然这么做了,难道 肯舍弃齐王吗?齐王还是完全可以行善政的。齐王如果行善政,那岂只是齐国的百姓得到安宁,天下的百姓都能得到安宁。齐王或许会改变态度的!我天天期望着他 能改变!我难道像那种气度狭小的人吗?向君主进谏不被接受,就怒气冲冲,脸上显露出不满的表情,离开时就非得拼尽一天的气力赶路,然后才歇宿吗?”尹士听 了这话,说:“我真是个小人啊。” 以德服人,心悦诚服 孟子听说齐宣王想用武力征服天下,第三次赶到 了齐国,齐宣王问他

文档评论(0)

rzz1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