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论henu201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3/7/8章 动机论 ——人格的心理动力学解释 本章重点: 动机的驱力理论:Hull、Dollard Miller、Murray 动机的认知理论:Festinger、成就动机、情绪 本章难点: 动力与心理动力领域的关系 动机与人格的关系 动机论与特质论的关系 一、动机从属于心理动力领域 心理动力领域主要探讨影响行为、思想和情感的内部动力因素 它们共同活动,相互影响,并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 动机 是唤醒和指导行为朝向特定事物或目标的一种内部状态 常以需要为基础,需要是个体的紧张状态 动机从属于心理动力领域,原因是: 1. 研究动机的学者强调内部心理需要,这些需要促使个体以某种可预见的方式进行思考、知觉和行动 2. 动机可以是潜意识的,可以用投射技术加以测量 二、动机是人格的基本范畴 人格是一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个体行为的动力与目标是人格的基本功能 不管是就动机本身而言还是关于动机对人格的其他方面的影响而言,都是如此 像特质论者一样,动机心理学家也强调: 在动机的类型和强度上存在个体差异 这些差异是可以测量的 这些差异导致了不同的生活事件,或者与重要的生活事件相关联,如,事业成功或婚姻美满 个体在不同动机的相对数量上的差异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性 可以认为,动机是心理动力领域和特质领域的结合点(Winter,John,Stewart,Klohnen, Duncan,1998) 三、动机理论 西方心理学对动机的研究时间较长, 并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研究领域 动机研究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 即本能理论时期、驱力理论时期、认知理论时期 Ⅰ.本能论 动机问题的专门研究始于本能论 代表人物是McDougal(1923)和Freud(1932) (一)McDougal(1923)的本能观(“拉理论”、“胡萝卜理论”) 英国心理学家,1871~1938 1.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试图用本能解释行为: 本能是“先天的或遗传的倾向,是一切思想和行动──不论是个人还是集体的──基本源泉和动力。” 人类行为源于本能 12种本能(觅食、母爱、逃避、好奇、合群、争斗、性驱力、创造、服从、获取、支配、排斥)以及它们的组合构成行为 2.本能使机体驱向目标,每一种本能活动都有一定目的,都包含一个情绪内核,有一定的情绪相随 例如,逃避与畏惧、争斗与愤怒、母爱与温情相伴随 (二)精神分析的本能观 1. Freud的本能观:动机潜意识 潜意识具有动力性,是装着愤怒和性欲的一口炽热且沸腾的大锅,按照自己原始的和非理性的原则来运行,对个体的意识行为、思维和情感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采用自由联想,释梦等方法来揭示动机过程 是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 2. 精神分析的自我修正——当代精神分析的潜意识观 不再过多地去谈论本我、超我和被压抑的性冲动 更关注童年期的关系和成人与他人之间的冲突 例如,难以建立亲密关系或容易与不适合自己的人建立亲密关系,等 Westen(1998)是当代精神分析最活跃的拥护者之一,他对当代精神分析的定义: ① 潜意识虽然不像Freud所认为的那样具有无所不在的影响,但其在生活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② 行为经常是情感、动机和思维等心理过程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冲突的折衷反应 ③ 童年期在人格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影响了成年期人际关系风格的形成 ④ 自我和人际关系的心理表征引导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互动 ⑤ 人格的发展不仅包括管理性和攻击情绪,也包含从不成熟的个体蜕变为成熟的个体,从社会依赖型人际关系风格的个体发展为社会独立型人际关系风格的个体 3. 其他心理学派对精神分析的修正——当代的潜意识观 大多数当代心理学家仍然承认潜意识: “潜意识的影响无处不在。显然,人们有时是有意识地计划和行动。但是,更多时候是潜意识的,行为受到潜意识过程的影响……行动之后,假如有人问为什么,我们将会寻找行为的原因”(Jacoby,1992) 但是,他们所认为的潜意识与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中的潜意识不同 并不都认为潜意识是动机性的、自主性的、能够广泛地影响行为的,还存在“认知潜意识” “认知潜意识” 在个体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某些信息能进入记忆,如“阈下知觉” 大多数关于阈下知觉的研究表明: 潜意识信息并不能影响人们的动机 潜意识思维的操作方式与意识思维的操作方式是一样的 潜意识是平静的、温和的,且更理性 Ⅱ. 驱力论 Hull(1943)的驱力论成为动机问题研究历史上的第一个顶峰,Murray(1938)和Maslow(1968)的需要论对这一时期的动机研究形成了补充 (三)Hull的驱力论(“推理论”、“草耙理论”) 1884-1952 美国心理学家,第一代新行为主义的重要人物 构建假设-演绎行为主义体系,把学习定律加以数量化,坚持和发展严

文档评论(0)

报告论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