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乐坛的丰碑中国音乐教育的“贺绿汀时代”(上).docVIP

中国乐坛的丰碑中国音乐教育的“贺绿汀时代”(上).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乐坛的丰碑中国音乐教育的“贺绿汀时代”(上).doc

中国乐坛的丰碑中国音乐教育的“贺绿汀时代”(上)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游击队之歌》欢快流畅的旋律、轻巧活泼的节奏,在飘荡了半个多世纪之后,依然回响在今人的耳畔。   在那个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在那场苦难而伟大的战争的最前线,正是这首不朽的抗日战歌,激励了一批又一批中国人走上抗日战争的道路,迎来了那场艰苦卓绝的战争的胜利。今天我们带您走近这位不朽抗日战歌的作者贺绿汀,领略大师的音乐风采。   1979年前的一天,上海天潼路的新亚大饭店里举行了一场盛大的“中国风格钢琴奖”颁奖音乐演奏会,那是自中国传入钢琴以来的第一场钢琴作品比赛。令人称奇的是,一等奖作品《牧童短笛》、二等奖作品《摇篮曲》竟出自同一个人。   轮到一等奖的获得者上台演奏了,坐席上的人们都期待着一个钢琴王子的出现。没想到,登台的却是一个面有菜色、营养不良的年轻人,一身半旧的西装遮不住身上的土气。人们窃窃私语,但随着琴声响起,一缕清新优美的东方韵味犹如一股清风吹进演奏大厅,动听的旋律仿佛把人们带到了山清水秀的南方田野,在人们的脑海里描绘出一幅“牛背牧童送夕阳”的美妙图画。人们沉浸在这优美的琴声里,随着乐曲最后结尾的那组音符和弦乐声逐渐消失,礼堂里骤然响起热烈的掌声。   第二天,上海各大报纸,对这首只有一分多钟的钢琴曲的报道铺天盖地。《新晚报》评价说:“最重要最值得纪念的是他打通了中国音调与西洋乐理的界限,他那作品的成功,鼓励了我们复兴改进中国音乐而研究西洋乐理的技术,给予一般极端保守古乐者和主张完全欧化者以同样的警醒。”   《牧童短笛》迅速传播到日内瓦、维也纳及柏林等西方音乐圣地,成为我国第一首登上国际乐坛的钢琴作品。世人也由此记住了它的作者——贺绿汀。   与音乐结缘 为振兴中华音乐而奋进   上个世纪初,在莫扎特、贝多芬的琴声回响世界乐坛一百多年后,湖南省邵阳县东乡罗浮岭马王塘却与中国的绝大部分地区一样还不知钢琴、提琴为何物。贺绿汀就出生在这里,贺家几代人都是这山沟沟里的农民,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贺绿汀是家里的第六个孩子,由于家庭贫困,小小年纪便要帮助家计,挑水、砍柴、拾肥、割草……在贺绿汀的童年记忆里,除了无休止的农作,就只有乡野的山歌和山里人死后亲人们哀哭的挽歌,或嚎啕,或倾诉,跌宕起伏,肝肠寸断,这便是音乐大师贺绿汀童年全部的“音乐熏陶”。   在长兄“工业救国”思想的影响下,15岁才小学毕业的贺绿汀报考了湖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科。而那时恰好他的三哥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贺绿汀便经常在繁忙的半工半读生活之余去三哥那里。在那里,他第一次听到了钢琴与小提琴的演奏,第一次看到了五线谱,那年他19岁。优雅的琴音,舒缓的旋律令贺绿汀如痴如醉,久久不能忘怀。他渐渐地发现,音乐对自己有着如此巨大的吸引力。   1923年的春天,长沙的岳云中学艺术专修科招生,贺绿汀去报考,结果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此后贺绿汀开始真正接触到专业的音乐教育。当时的岳云艺专有很多从上海聘请来的老师,他们拥有新思想、新知识,对青年贺绿汀产生了很大影响。即使后来成为卓越的音乐家,贺绿汀始终铭记老师的话,并作为他一生的座右铭:“学音乐,不能光凭兴趣,必须学规则。而等你以后创作音乐时,则要牢记规则。规则,可以帮助你严密地排列组合音符,而要产生音符,则要靠你充实的生活来源。”1924年冬,贺绿汀毕业留校任教,从此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走向世界的《牧童短笛》   1930年,贺绿汀报考了国立上海音专,但考了两次才被录取,录取时他已28岁。国立上海音专就是今天的上海音乐学院,1927年由蔡元培创办,是中国最早的高等音乐学校。   当时的上海号称“东方巴黎”,在这里,欧洲的交响乐和美国的爵士乐以及好莱坞的电影等中西音乐文化汇聚,碰撞交融。音专的师生不超过百人,但教学水平与欧洲一流音乐学校相比并不逊色。贺绿汀的老师是在中国第一个系统引进西方音乐体系的黄自。   中国的音乐专业教育相比西方晚了两百多年,这个曾经孕育了伟大音乐的文明古国,随着这个国家的积贫积弱,它的音乐也同样落伍了。黄自教导贺绿汀:中国的新音乐绝不是抄袭国外作品,它必须由具有中华民族的血统与灵魂以及具有西洋作曲技术修养的作者创作出来。   贺绿汀没有钱,为了不影响学习,他和几个同学在离音专不远的一所弄堂小学里合租了一架钢琴轮流练习。为了节省开支,省下资金购买钢琴,贺绿汀租住在一家裁缝铺楼上坐东朝西的木板房里。早晚两头太阳晒,夏天,房间如同蒸笼,房东家的两台破旧缝纫机从清晨到深夜一直响个不停,单调而刺耳的噪音吵得人终日不得安宁。但正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贺绿汀越挫越勇,拉开了他创作的帷幕。虽然对农村的记忆多半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