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平面向量的数量及运算律成品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
一、复习巩固:
1. 向量共线定理 向量与非零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非零实数λ,使 。
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 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 。
3.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若,,
则= ,= , 。
若,,则 。
4.∥ (()的充要条件是 。
5.力做的功:W = |F|(|s|cos(,(是F与s的夹角
6.两个非零向量夹角的概念
已知非零向量a与b,作=a,=b,则∠AOB=θ(0≤θ≤π)叫a与b的夹角. 说明:(1)当θ=0时,a与b同向;
(2)当θ=π时,a与b反向;
(3)当θ=时,a与b垂直,记a⊥b;
(4)注意在两向量的夹角定义,两向量必须是同起点的.范围0(≤(≤180(
二、新知预习:
1.平面向量数量积(内积)的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与b,它们的夹角是θ,则数量 叫a与b的数量积,记作a(b,即有a(b = ,
(0≤θ≤π).并规定0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为0。
(探究: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同实数积有很大区别
(1)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是一个实数,不是向量,符号由cos(的符号所决定。
(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称为内积,写成a(b;今后要学到两个向量的外积a×b,而a(b是两个向量的数量的积,书写时要严格区分。符号“· ”在向量运算中不是乘号,既不能省略,也不能用“×”代替.
(3)在实数中,若a(0,且a(b=0,则b=0;但是在数量积中,若a(0,且a(b=0,不能推出b=0。因为其中cos(有可能为0。
(4)已知实数a、b、c(b(0),则ab=bc ( a=c。但是a(b = b(c a = c
如右图:a(b = |a||b|cos( = |b||OA|,b(c = |b||c|cos( = |b||OA|
( a(b = b(c 但a ( c
(5)在实数中,有(a(b)c = a(b(c),但是(a(b)c ( a(b(c)
显然,这是因为左端是与c共线的向量,而右端是与a共线的向量,而一般a与c不共线。
2.“投影”的概念:作图
定义: 叫做向量b在a方向上的投影。
投影也是一个数量,不是向量;当(为锐角时投影为正值;当(为钝角时投影为负值;当(为直角时投影为0;当( = 0(时投影为 |b|;当( = 180(时投影为 (|b|。
3.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
数量积a(b等于 。注意:在方向上投影可以写成
4.平面两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则·= ,即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等于 。
向量模的坐标表示
①设,则.
②如果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的起点和终点的坐标分别为、,那么
注意:若A、B,则, 所以的实质是A,B的两点的距离或是线段的长度,这也是模的几何意义。
两个向量垂直的条件
设,则( ( 。
5.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
设a、b为两个非零向量,e是与b同向的单位向量。
1(e(a = a(e =|a|cos( 2(a(b ( a(b = 0
3(当a与b同向时,a(b = |a||b|;当a与b反向时,a(b = (|a||b|。
特别的a(a = |a|2或
4(cos( =,利用这一关系,可求两个向量的夹角。 5(|a(b| ≤ |a||b|
5.数量积的运算律?
已知a,b,c和实数λ,则向量的数量积满足下列运算律:?①a·b=b·a??(交换律)?②(λa)·b=λ?(a·b)=a·(λb)??(数乘结合律)?③(a+b)·c=a·c+b·c??(分配律)?
说明:(1)一般地,(a·b)c≠a(b·c)?向量的数量积不满足结合律
(2)a·c=b·c,c≠0?a≠b? 向量的数量积不满足消去律
(3)有如下常用性质:a2=|a|2,?(a+b)·(c+d)=a·c+a·d+b·c+b·d?
(a+b)2=a2+2a·b+b2
三、预习自测
1. 设、、是任意的非零不共线向量,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 )
① ②
③ 不与垂直 ④
A. ①② B. ②③ C. 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