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论文,终极版.doc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修改论文,终极版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 防松止动件复合模具设计 系 部 现代制造工程系 专 业 名 称 模具设计与制造 班 级 模具11202 姓 名 鑫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郭 晟 2014年 9 月 10 日 摘 要目 录 1 绪 论 1 2 冲压件工艺分析 3 2.1 材料分析 3 2.3 尺寸分析 4 3 冲裁方案的确定 5 3.1 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5 3.2 冲裁工艺方法的选择 5 3.3 冲裁结构的选取 6 4 模具总体结构的确定 7 4.1送料方式的选择 7 4.2 定位方式的选择 7 4.3 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 7 4.4 导向方式的选择 7 5 模具设计工艺计算 9 5.1 排样设计 9 5.1.1 确定搭边值 9 5.1.2 送料步距与条料宽度的计算 9 5.1.3 材料利用率的计算 10 5.2 冲裁力的计算 12 5.3 冲压设备的选择 14 5.4 压力中心的确定 15 6 刃口尺寸的计算 16 6.1 冲裁间隙的确定 16 6.2 刃口尺寸的计算及依据 17 7 主要零部件设计 20 7.1 凹模的设计 20 7.1.1 凹模外形的确定 20 7.2 凸模的设计 23 7.2.1 凸模结构的确定 23 7.2.2 凸模材料的确定 23 7.2.3 凸模精度的确定 23 7.2.4 凸模高度的确定 24 7.3 凸凹模的设计 25 7.3.1 凸凹模外形的确定 25 7.3.2 凸凹模材料的选取 25 7.3.3 凸凹模精度的确定 25 7.3.4 凸凹模壁厚的确定 25 7.3.5 凸凹模洞口类型的选取 26 7.4 卸料装置的选用 26 7.4.1 卸料装置的选用 26 7.4.2 卸料板外型的设计 26 7.4.3 卸料板材料的选择 28 7.4.4 卸料板结构的设计 28 7.4.5 卸料板整体精度的确定 28 7.5 卸料橡胶的选用 28 7.6 固定板的设计 29 7.6.1 凸模固定板的设计 29 7.6.2 凸凹模固定板的设计 30 7.7 垫板的设计 31 7.8 挡料销、导料销、卸料螺钉的选用 31 7.8.1 挡料销、导料销的选用 31 7.8.2 卸料螺钉的选用 32 7.9 上下模座、模柄、打杆的选用 32 7.9.1 上下模座的选用 32 7.9.2 模柄的选用 32 7.9.3 螺钉、销钉的选用 33 8 冲压设备的校核 34 8.1 冲压设备的校核 34 8.2 冲压设备的选用 34 9 模具结构简述 35 总 结 36 致 谢? 37 参考文献 38 1 绪 论 近年来,冲压成形工艺有很多新的进展,特别是精密冲裁、精密成形、精密剪切、复合材料成形、超塑性成形、软模成形以及电磁成形等新工艺日新月异,冲压件的精度日趋精确,生产率也有极大提高,正在把冲压加工提高到高品质的、新的发展水平。前几年的精密冲压主要市是指对平板零件进行精密冲裁,而现在,除了精密冲裁外还可兼有精密弯曲、压延、压印等,可以进行复杂零件的立体精密成形。过去的精密冲裁只能对厚度为5~8mm以下的中板或薄板进行加工,而现在可以对厚度达25mm 的厚板实现精密冲裁,并可对σb 900MPa的高强度合金材料进行精冲。 由于引入了CA,冲压成形已从原来的对应力应变进行有限元等分析而逐步发展到采用计算机进行工艺过程的模拟与分析,以实现冲压过程的优化设计。在冲压毛坯设计方面也开展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对排样或压延毛坯进行优化设计。 为了满足制件更新换代快和生产批量小的发展趋势,发展了一些新的成形工艺 如高能成形和旋压等 、简易模具(如软模和低熔点合金模等)、通用组合模具和数控冲压设备等。这样,就使冲压生产既适合大量生产,也同样适用于小批生产。不断改进板料性能,以提高其成形能力和使用效果,例如研制高强度钢板,用来生产汽车覆盖件,以减轻零件重量和提高其结构强度。目前,国内模具工业发展很快,其产值已超过机床工业的产值。我国模具工业作为一个独立的新型的工业,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之一,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据预测,未来我国将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这更加给模具工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但由于我国模具工业起步较晚,底子薄“九五”期间虽有较快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相当大。许多模具还需要进口,模具制造高级人才也供不应求。为进一步加快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加快人才的培养,普及先进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培养模具专业的高级人才。 为满足模具制造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很多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都开设了模具制造相关专业,而目前我国模具制造工还没有成为独立的专业工种,还没有统一的模具制造专业教学大纲和教材,也没有统一的技能鉴定标准,各学校和企业都只能在摸索中自行组织安排,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该专业的发

文档评论(0)

22666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