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语文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
1 新闻两则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新华社电”“本报讯”“本报记者报道”字样(电头)的文字,不论长短,都是新闻。 有的报道很简短,不加“电头”,也是新闻。新闻在报纸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一天的报纸可以没有其他文体,但如果没有新闻,就不成其为报纸了。】
2.新闻的特征
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报道迅速及时。
简明扼要。
3.新闻的六要素
通常人们把五个W叫做新闻的五要素,
When——何时,Where——何地,Who ——何人,What ——何事,经过Why ——何故。
新闻的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如果缺少了这些要素,那怕是只缺少一两个要素,就不可避免地使所报道的事实残缺不全,说不清楚,不能给人以确切的概念,不能提供充分的事实根据,至少也会使所报道的事实大为逊色。
4.消息的结构
标题
包括主标题、引标题和副标题。可以三个标题齐全,也可以只有其中一部分。它是对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结尾。背景和结语有时很明显,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另: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电头是指说明发电者、发电地点、发电时间的文字,本文开头略小的字就是电头,电头通常是必不可少的。电头写明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说明材料真实可信,消息及时。
学习第一则新闻
1.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韶山人。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伟大的革命导师。主要作品都收集在《毛泽东选集》中。
介绍时代背景
思考: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行不行? (明确:不行。因为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这则新闻写完了不发表,等待渡江役胜利之后再发表,不就可以改为“胜利渡江了吗? (明确:不可以,因为这样的好消息必须及时告诉给全国人民。新闻必须具有及时性。)
3. 预习检查
4.结合新闻,探讨标题、导语、主体的区别。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
用一个语句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用一个语句单独介绍新闻的内容就叫标题
②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简明准确的说出了全文的内容;
用一段话在开头介绍新闻的内容就叫导语
③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课文中关于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三个层次的内容说出课文的内容。
用几段话具体地介绍新闻的内容就叫主体
5.齐读这则新闻,找出文章的主体部分,可分为几个层次?了解新闻报道的具体内容。
明确: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即已渡过30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
第二层:从“21日下午5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对西路军渡江情况加以评论)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写东路军的渡江情况)
(四)进一步探究内容,领略人民解放军的威武
1. 速读课文,填写表格
2.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此中,有详略,详写哪路军?略写哪路军?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从其结构来看,它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来安排结构顺序的。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到的敌军的抵抗,都比较小,东路军所遇之抵抗较为顽固,所以中路军、西路军放在一起写,东路军后写。
详略:中路军写得简略,西路大军写得稍详,东路大军写得详。此处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敌人的抵抗较顽强。而且这一地区有包围敌军、解放南京的关键的战略重要意义。
(五)学生进一步品读课文,体会新闻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1、语言的准确、概括。(所谓准确,就是要准确反映事实。)
①例如“九江(不含)”一词,准确表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避免了歧义。又如“我东路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精确到日到时。
②再如“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准确表现了我军指挥部运筹帷幄,指战员胸有成竹的状况。
2、语言鲜明、富有感情色彩。
①“结果就在21日那一天”,尽管时间表述明白,但一般化“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正是……那一天”既对“督战”“认为很巩固”构成强烈讽刺,又证实了的确“不起丝毫作用”。敌人“不料”,我军“突破”,“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对比鲜明,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明。
②第4小题①句,对战况、战果的介绍比较笼统,不够准确之外,也不够鲜明。而②句中,“整天激战”介绍了战况,“歼灭及击溃”更鲜明的报道了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全面把握科学发展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doc
- 全面推荐医院IO绩效管理体系.doc
-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会主义伟大事业.doc
- 全面提升素质 领团员青年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doc
- 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才培养质量工作视频会议专题报道.doc
- 全面绩效管理与员辅导与激励.doc
- 全面贯彻十七大精,坚持改革创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试卷.doc
- 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开创民主法治新局面(上)-答案.doc
- 全面贯彻落实《实纲要》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doc
- 全面预算管理论文全面预算管理 论文):浅谈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与实践.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