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年级语文11—0课备课稿最新820
长春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11——20课集体备课发言稿
长春版语文教材备课讲稿(八年级上册)幻灯1
长春市第52中学 张希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午好!的一些心得体会,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一教材体现人文性的关怀,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二重视识字与写字、阅读与积累、表达与交流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及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通过名家大师作品和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四采用版块式结构,实现语文的综合学习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备课,是教师上课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它是教师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写出教案)的过程。其实质是教师以教材为中介对正式课程的领悟和把握,要求明确具体的课程目标,并以课程标准和学情为依据使之转化为课时教学目标,通过钻研教材来实现精通教材、驾驭教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转化,并通过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加以落实。
幻灯4语文教师的备课就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个性化创造性的劳动。备课的根本目的就是寻找最合理的途径完成教学的三大功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我今天的备课只是基于我个人教学实践的经验,将我个人的一点浅见与大家进行交流,也许会与大家角度不同、不同的思考,希望同仁们批评指正,更希望得到相互的参考、借鉴。
幻灯5三、具体版块、课文要点。
具体版块
我按照课程的内容特点和我授课的侧重点将11——20课分为如下版块:
第一版块:
散文:真情所至,实感所及,随作者而行。包括(《做人与处世》季羡林
《我的信念》玛丽·居里 《悼念玛丽·居里》爱因斯坦)。平静
第二版块:
小说:穿越时空,情境罗生,随人物而动。包括《老人与海》海明威《沉寂的雪原》杰克·伦敦
幻灯6第三版块:
古代散文:极思至理,由里及表,再由表及里。“圣人哲思,智慧生活”包括《老子二章》《论语九则》《谨言箴》
第四版块:
古代散文:真人实文,由表及里,再由里及表。 包括(《毛遂自荐》、《桃花源记》《邹忌讽齐王纳谏》 《五柳先生传》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上枢密韩太尉书》)
幻灯7第一版块版块详解
1. 第一版块“真情散文”,散文抒写作者的真情实感,但大都与作者的亲身经历有关,生发出作者对世间人事的思考与感悟。因此,讲解这一类的散文,通常要抓住作者的思想情感脉络来进行构思和授课。这一版块的三篇散文都是伟大的作者自己人生经风历雨,沧海桑田之后的感悟,言语朴实,深入浅出,达到了“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境界,具有很高的普世价值。
11.《做人与处世》
幻灯8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谈做人与处世的道理。作者强调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三方面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处理得好,生活就能愉快,社会就能和谐;否则,生活就会苦恼,社会秩序、公共道德就会出现混乱。
幻灯9课文结构
总:明确主旨
分:人与自然 天人合一
人与他人 坚守真忍 生活愉快 没有烦恼
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 淡泊宁静与平衡
幻灯10教学建议
1.本文谈及的三个关系是每个人生活中都回避不了的问题,很能引起读者对生活的思考,引导学生联系个人的生活经历或阅读积累,有所思,有所悟。
2.拓展阅读季羡林《大自然的报复》、《不完满才是人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并体会艺术作品所体现的作者情感之间的内在传承关系。
问题设计
作者认为“做人与处世”的关键是什么?
作者认为,做人与处世,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第二,人与他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
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
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你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应是什么关系?人类应如何面对自然才能得到自然的善待?
我同意作者的观点。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说:“人本来也是属于大自然范畴的。”即人类是大自然中的普通一员,人类要想生存,必须有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供应,这种供应只取之于大自然,我们要依赖大自然而生存。 人类在面对大自然时,需要的是谦逊,而非傲视;是友善,而非征服;是保护,而非破坏。我们应像作者所说的,在保护自然的基础上以和平的手段向大自然索取自己所需的生活生产资料。造物是有尽藏的,用之是有竭的。我们在使用大自然资源方面,决不能肆无忌惮地浪费,只有这样,我们及我们的后代才能向自然索取必要的生活生产资料。
8.作者只以寥寥数笔阐述自己对个人心中思想感情的矛盾与平衡的关系的看法,认为诸葛亮的名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