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沁园春·长沙·新教学
《沁园春·长沙》教学漫说
作为传统篇目、保留课文,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独立”于第一册教材第一篇,其“领袖”地位断不可动摇;而作为几成痼疾的传统的“就词论词”——从“词”里行间体悟词人之感情、参透词作之风格——的教学方式,即便是教师,也有“不屑”之倦意。在教学过程中当我不经意间“善假于物”,却发觉彼种教学手法竟令师生有了意外之喜。它避免了诗词教学中枯燥的串讲,不但让学生真正体味到了诗词的活力和精髓,达到了鲜活的“有所得”的境界,也让学生由“词”而生“文化”,愉快而实在地接受了博大精深的大语文灌输……在指导学生朗读本词的过程中,我始终感到学生的“精”、“气”、“神”不足,即便到了该“神气”的地方,也不过是外强中干。——突然想起插图上的“手迹”,如获至宝,急令学生“按图索意”。学生是随手翻见过这手稿的,现在把这手稿当作品味的对象,当成“一回事”,他们便有了初浅的感悟:是草书;很豪放……也正是这表象的感悟,使我有了识“书”知“味”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整幅作品气韵贯通流畅,风格豪放潇洒,这便是草书的魅力。大家设想一下,本词如果用行书或楷书为之,带给你怎样的视觉感受?”纤弱;文气;太婉约……学生对书法还是有一定的“大众化”的认识的。无独有偶,我随身带的折扇帮了我大忙,扇上所书恰是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于是把扇面搁在投影仪上,学生也有了相对感性的视觉效果。“王羲之断然是行书高手,那么,如果他也会草书甚至狂草(其实他也能),能否写出草书版的《兰亭集序》?草书版的《兰亭集序》能让诸位‘认同’吗?”这是一个颇带点专业味道的问题,但学生还是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争论,因为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辨识能力,零碎的意见在“风格”上却有着相当的一致:王羲之等文人集聚兰亭,本属闲适,难以“狂草”;兰亭风景优雅(有地理之便,多数学生到过兰亭),写成草书不够和谐;草书者“狂徒”,行书者“雅士”;草书版《兰亭集序》既破坏环境,也不符心境……学生的参悟能力和表述能力很强。这些基本的共识使他们完全有能力去欣赏、去品味草书版的《沁园春·长沙》。我索性又来一番“逆推”:“如果《沁园春·长沙》写成‘行书’或‘楷书’,又将如何?”不够大气!这次的回答可以说达到了高度一致。如果本堂课因假托《沁园春》而让学生对中国书法的“体式”与“风格”有个大致的认识,我以为已是功不可没。语文课,究竟要交给学生什么?交给学生什么,确实已不是一个什么问题,而只是“无意之中”的“随意而得”罢了。但是——回到本词中来:“‘少年心事当拿云’,‘青年壮志可摩天’!面对天宽江阔、万物勃发之景,毛泽东同志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伟大疑问,如果没有‘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之自信,如果没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雄心,焉能有如此博大的心怀、广阔的胸襟!“‘书风’体现‘词风’,更体现‘人风’;情可造‘书’,景亦能造‘书’。《沁园春·长沙》一如毛泽东之词风,高歌‘大江东去’,奏响‘九州风雷’,没有‘恬淡’与‘闲适’,有的只是‘大气’与‘磅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恰是对本词的最好注脚!“一腔宏愿诉词间,万马奔腾行书中。词风阔远,书法狂放,豪情万丈,词、书、情三位一体,相得益彰,这,便是书法的‘艺术’,是诗词的魅力,是词人的胸怀!”……“朗读吧,带着你的认识和情感!”善假于物、借题发挥应该是语文课堂上常见的教学方式。信马由缰也好,灵感突发也罢,能有形散神聚的教学效果自然名正言顺。若只有“花自飘零”的过程,只要有美丽,有花香,同样应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尽管不是终极目标。
年轻的杜甫,登临泰山,有感泰山的巍峨,抒发“一览众山小”的抱负;失意的陈子昂,登上幽州台,追溯燕王的爱才,“独怆然而涕下”,感叹怀才不遇的苦闷;盛唐才子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目睹景物的深广,留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名句……诗词,是用来抒写心志的。
(板书:诗言志)
一九二五年,三十出头,正值壮年的毛泽东,来到长沙,这个他曾经学习、探索、实践革命真理八年之久的火热土地。站在橘子洲,他看到了什么呢?抒发了什么呢?
找出写景的词句,齐读一遍。
2、小组讨论:找景物——析特点——识心胸。
引导各小组代表按问题发言——
山:“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气势壮阔,色彩绚丽。
林:“层”表现了树林的重重迭迭,“染”字活画出岳麓山一带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气势壮阔,色彩绚丽。
江:“漫”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透”表现了江水碧绿清澈。
舸:“百”写舸之多,“争”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充满活力,生气。
鹰:“击”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的矫健勇猛的雄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江苏省镇江市20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doc
- 江苏省镇江市2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doc
- 江苏省镇江市2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统测数学试卷理科含附加题(word版有答案).doc
- 江苏省马坝中学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卷鲁教版.doc
- 江苏省黄桥中学012届高三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综合练习.doc
- 江苏苏浙皖边界场西地块.doc
- 江苏高中信息技学业水平测试《计算机基础第七章》.doc
- 江苏高考历史选1、4复习资料.doc
- 江西2014年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备考冲刺卷三.doc
- 江西教师资格考教育学简答题.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