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地理湘教版修二前两章检测题
2010级高一级部下学期地理学科模块检测题
说明:本次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 一、选择题(每题分,共分)
1. ( )
A. B. C.D. 扩大绿地面积
2.城市区位不受自然条件影响的是 ( )
A. B. C.D.北方城市位于铁路公路沿线
3.关于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计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与淡水、耕地等资源之间的矛盾已十分尖锐
B.我国目前人口已大大超过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
C.我国目前人口与环境关系尚属良性循环
D.我国最大环境人口容量在7亿人左右
下面几组国家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 ) A.阿根廷、墨西哥、法国 B.英国、美国、中国
C.日本、美国、英国 D.阿根廷、日本、英国下列四组国家中,目前城市化进程最快的是( ) A.美国、英国 B.美国、日本 C.中国、巴西 D.日本、法国.( )
A.B.
C.D.
7. ( )
A.原始社会 农业时期 现代社会 工业时期
B.农业时期 原始社会 工业时期 现代社会
C.
D.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 ) A.城市人口数量 B.城市的用地规模 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D.特大城市数量
右图表示人口数量变动状况(迁移差额率正值表示人口迁入),据此完成12~14题。
12.图中丙点表示的人口变动状况正确的是 A.人口增加 B.人口减少 C.变动较大D.基本不变
.能正确反映西亚地区人口变动状况的是 A.甲 B.乙C.丙D.丁
.能正确反映目前伦敦市区人口变动状况的是A.甲 B.乙C.丙D.丁.如果土地利用现状布局合理,则当地盛行风向可能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C.南风 D.西南风
.当地要布局新的居住用地,较合适的地点是( )
A.① B.②C.③ D.④
.适宜在P点布局的是( )
A.钢铁厂 B.造纸厂C.印染厂 D.自来水厂
2007年12月10日,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包括武汉市、黄冈市、鄂州市、黄石市、咸宁市、孝感市、天门市、潜江、仙桃市等九个城市)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读武汉城市圈范围图,回答1~1题。
18.组成武汉城市圈的九座城市,按等级可分为( )
A.2级 B.3级C.4级 D.5级
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城市圈中,武汉市的服务范围最大B.与鄂州市相比,黄石市的服务范围小
C.与麻城市相比,红安县提供的服务种类少D.与大冶市相比,黄石市的服务功能更全面下图是不同城市间的人口流动趋势示意图,据此完成-22题。
21、符合图中所示人口流动趋势的国家和地区是
A.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 B.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C.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 D.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
引发图中所示人口流动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 政治因素 B.环境因素 C.经济因素 D.文化因素
、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对优秀人才的引入取消了户口限制,这种做法
A.使城市人口增加,导致城市环境问题进—步恶化
B.使劳动力和劳动市场之间不能形成合理配置
C.可以缓解人口迁出地区的人地矛盾
D.有利于促进人口迁移合理正常地进行
、 影响早期逐水草而居的人口迁移方式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 C土壤 D矿产资源
、 20世纪80年代大量人口迁入深圳、珠海等地,这说明
A.民族政策的变化影响迁移 B. 经济布局的改变影响人口迁移
C.交通、通信的发展影响人口迁移 D. 气候条件影响人口迁移A
、下列对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因素对人口迁移自古至今起主导作用
B.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C.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不同时起作用
D.婚姻家庭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下列有关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社会的人口迁移对环境无影响
B.工业社会科技的进步削弱了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C.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地矛盾
D.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在任何时候都大于对迁出地
.铁路运输的发展河流干流、支流汇合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省级行政中心
A. B. C. D.
.下列关于环境移民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30.若四城市人口规模相当,则按自然增长率递增顺序,排确的是 A.(2)(4)(1)(3) B.(2)(1)(4)(3) 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一同步巩固练解析:第3章 第2节第1课时(新人教版必修1).doc
- 高一同步巩固练解析:第4章 第1节第1课时(新人教版必修1).doc
- 高一同步测试()物质的分类.doc
- 高一地理 必修第一次月考(含答案).doc
- 高一地理 上期理期末考试试卷 湘教版必修1.doc
- 高一地理 第五 单元检测.doc
- 高一地理 第一 人口的增长.doc
- 高一地理(必修)期末模拟试卷.doc
- 高一地理_上期理期末考试试卷_湘教版必修1.doc
- 高一地理上册期调研检测试卷2.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