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一必修二知识整理(整书).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必修二知识整理(整书)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一节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人口增长 自然增长: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高则出生人口多(×) 机械增长:人口迁移 1、世界人口增长特点 总趋势:持续增长 特点:阶段性 工业革命以前:缓慢增长 工业革命以后:增长加速,二战后:快速增长 对人口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力的发展。 2、人口增长的五个阶段和金字塔(5页图1-1-3): 人口增长的转变从死亡率下降开始,出生率的下降使迅速增长的势头得以遏制,最后实现零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率(‰) 15 10 5 0 ① ② ③ ④ 时间 3、近代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 模式 特点 分布 举例 利 弊 高低高模式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初期人口再生产模式 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肯尼亚 人口增长快,劳动力充足 人口年轻化,物质资料需求量大,资源短缺,环境、就业、住房压力大 三低模式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发达国家 英国、日本、德国(负增长)、新加坡、中国 克服了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养老费用增加,年轻人负担重 过渡模式 过渡 接近或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中国家 土耳其、阿根廷 ———————— [探索]中国与欧洲人口增长的比较:出生率:中国>欧洲,死亡率:欧洲>中国(原因,欧洲人口老龄化),欧洲后期出现负增长 4、中国人口变化模式(9页案例研究):六个阶段 人口加速增长阶段(1949-1957年):原因,建国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人口负增长(1957-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 人口高速增长阶段(1961-1970年):经济水平高,补偿性生育 人口减速增长阶段(1970-1980年):计划生育 人口波动增长阶段(1980-1991年):人口滞后效应 人口低速增长阶段(1992-至今):三低模式 我国自然增长率下降依赖于出生率的下降(计划生育)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 1、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跨越行政区域界线),改变定居地的行为 人口移动(空间上位置改变)包括:①人口流动:暂时离开常住地,例旅游、出差②人口迁移 [思考]①出国旅游属国际人口流动 ②我国大学生赴美国攻读硕士学位属国际人口迁移 2、分类: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按迁移方向分为:农村向城市迁移(发达国家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当前)和城市向农村 迁移(发达国家新趋势) 3、特点 国际人 ①新大陆发现前:迁移集中在旧大陆,跨国迁移多,跨洲迁移少 口迁移 ②新大陆发现后:跨洲迁移,从旧大陆亚洲、欧洲、非洲迁往新大陆南、北美洲、大洋洲 ③二战后(现代),发 外籍工人(劳务输出)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达向不发达地区迁移 国际难民(包括环境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 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 人口迁移流向 欧洲:迁出变为迁入、拉丁美洲:迁入变为迁出 北美洲、大洋洲:一直是迁入 亚洲、非洲:一直是迁出 国内人 历史上 迁移的最直接原因是: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 口迁移 2个阶段 清以前:由黄河流域迁往珠江、长江流域,原因是战争 清—新中国:闯关东、走西口,原因是经济 建国后 改革开放前:响应国家号召,开发新疆等,迁移少,原因是计划经济,严格户籍管理 改革开放后:从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人口流动频繁,规模加大 迁移原因:推拉效应 迁出地不利条件,迁入地有利条件 4、原因 经济原因(主要因素):例如,三峡移民(开发性移民) 政治因素:政治迫害(乌干达)、战争(巴以战争)、国家有组织移民(移民戍边) 社会文化:宗教迫害(印巴分治)、民族歧视(印第安人)、文化传统(中国叶落归根)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差异、环境恶化(爱尔兰水灾移民) 5、其他 家庭、婚姻:男女婚嫁、两地分居 性别、年龄:男性比女性易迁移,年轻人比儿童、老人易迁移 〔思考〕美国老年人迁往阳光地带原因:良好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较低的生活费用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环境承载力 ①定义:养活的最大人口数,“生存”角度 (环境人口容量)②影响因素:资源(主要因素)(由最短缺的资源决定 木桶效应)、经济等 阳光、空气对环境承载力没有限定。目前,用粮食生产来估算承载力应用最广泛 ③特点: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世界100亿,中国 16亿。 合理人 定义:养好的最大人口数,更有意义,“发展”角度 口容量 影响因素 ①自然环境:正相关(现实人口间接地反映合理人口容量的大小)

文档评论(0)

feng19608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