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材料科學与工程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始建于1952年,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同时拥有材料学、 HYPERLINK /mse/article.asp?id=1272 \o 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建设情况基本概况 \t _blank 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三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国家特色专业、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与博士后流动站,拥有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973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为代表的强大的师资队伍。依托教育部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和湖南省有色、稀有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材料表征和材料制备加工两大实训平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已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地。
二、培养目标
贯彻“厚基础,宽专业,强实践,重创新”的培养方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科优势与特色,着力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与职业道德,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及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拥有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素质、创业精神、并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高素质人才。
本专业毕业的学生,既可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研究,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开发和生产技术管理等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科技工作,也可承担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科技管理和经营工作。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
1. 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
2. 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技术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相近专业基本知识。
3. 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设计、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实验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机械、电工、信息及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5. 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技术文献,并具有一定的英语交流能力。
6. 具有较强的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不断拓展自身知识面和终身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7. 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能够创造性地提出新的观念,有效地进行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探索,并初步具备把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
8. 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开展管理协调、技术洽谈和国际交往等工作。
9. 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四、主干课程和特色课程
主干课程:材料科学基础、金属塑性加工原理、材料结构分析、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材料化学基础、金属物理、金属塑性加工技术。
特色课程:相图与合金设计、计算材料学、表面科学与技术、材料物理性能、材料成形过程装备与控制、功能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腐蚀与防护、锻造冲压工艺与模具制造、熔炼与铸造技术、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材料连接、金属压力加工车间设计。
特色实践环节:大学生走进科研实践,创新实验室科学研究,企业与社会实践。
五、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4年,学习年限3-6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六、毕业合格标准
大类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各教学环节的学习,修满规定193学分(其中必修146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七、各类课程学分学时分配表
课程模块类别
必修课
选修课
合计
占总学分
比例(%)
学分
学时(周)
学分
学时(周)
学分
学时(周)
通识教育
理论教学
39
644
10
32
49
676
25.4
实践环节
4.5
7周
4.5
7周
2.3
学科教育
理论教学
49.5
792
49.5
792
25.6
实践环节
8.5
112学时
+5周
8.5
112学时
+5周
4.4
专业教育
理论
教学
专业核心类
18.5
296
9
144
27.5
440
14.2
专业类
20
320
20
320
10.4
实践环节
26
26周
26
26周
13.5
个性培养
课外研学
8
8
4.1
总计
146
1844学时
+38周
47
496
193
2340学时
+38周
100
其中:实践环节
39
112学时
+38周
8
47
112学时
+38周
24.4
八、课程设置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
性质
学
分
学时
(周)
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本地化的優惠信息共享网站建设方案.doc
- 本施工方案根據虹口区108号地块旧区改造商住楼工程现场周边电线杆状况.doc
- 本安虹膜儀考系统方案孙守富.doc
- 本本電池续航时间变短的解决方案.docx
- 本方案充分利用場地的特征.doc
- 本溪市教育內涵发展行动研究方案.doc
- 本溪市中小學中青年教师电子白板应用技能说课大赛实施方案.doc
- 未來伙伴方案.doc
- 本田4S店監控工程设计方案.doc
- 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纺织工程专业(纺织服装贸易方向).doc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工业机器人技术(安装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软件技术(前端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安全运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车辆鉴定与评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石油炼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