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语文 人物篇:巴金作文素材.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 人物篇:巴金作文素材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巴金 不朽巴金·轨迹--百年旅途中的雾雨春秋 不要把我当成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我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感情。今天回顾过去说不到什么失败,也谈不到什么成功,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巴金 幼稚而大胆的“叛徒”(出生—26岁) 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北门正通顺街。本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父李镛为官多年,颇有田产。 1909年,父亲李道河任四川广元县知县,巴金随父母在任所居住。母亲陈淑芬思想开通,品性善良,对巴金的影响非常大。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被推翻。李道河辞官携妻儿回家。(1914年母亲病逝,1917年父亲病逝。)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巴金开始阅读传播各种新思想的书报,接触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等各种思想文化。 1920年,考进成都外国语学校,参加学生罢课、请愿活动,抗议本省军阀。 1921年,发表第一篇文章《怎样建立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 1922年,主持《平民之声》,翻译俄国伽尔洵小说《信号》,是他第一篇译作。 1923年,离开成都到上海,进南洋中学读书。后考入南京东南大学附中。 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巴金参加抗议学生声援活动,7月去北京投考北京大学,因患肺结核作罢。回到上海,与朋友合办《民众》杂志。 1927年,从上海赴法国,途中写《海行杂记》。旅居巴黎等地,开始写《灭亡》。 1928年,完成《灭亡》,开始翻译波兰廖·抗夫的《前夜》。12月回到上海,参加世界语协会,编辑会刊《绿光》。 1929—1930年(25岁),第一本小说《灭亡》出版,完成《俄罗斯十女杰》。译作颇丰。 暗夜里呼唤光明(27岁—37岁) 1931年,继续在上海从事著译,写中篇《新生》、《雾》,4月开始写第一部长篇《家》,在《上海时报》连载,第一次刊出当日,获悉大哥李尧枚自杀。出版第一个短篇集《复仇集》。“九一八”事变后,写诗文控诉日本帝国主义。 1932年,到南京、晋江、青岛、北平等地访沈从文等友人,写中篇《雨》。 1933年,结识鲁迅、茅盾等一批文学朋友,与郑振铎等筹办《文学季刊》。写成《电》,至此《爱情三部曲》全部完成。 1934年(30岁),《文学季刊》创刊,任编委,往返于上海、北平之间。11月到日本,寄住横滨,写第一篇童话作品《长生塔》。 1935年,继续在横滨写作,后移居东京,无故被日本警方拘捕一夜,据此写成《人》,8月回到上海,担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爱情三部曲》引起文坛争论。 1936年,在上海从事写作、编辑工作,开始写《春》。与黎文烈共同草拟《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10月鲁迅逝世,著文悼念,参加治丧工作。与爱国女校学生萧珊(陈蕴珍)通信并相恋。 1937年,卢沟桥事变,8月,日军偷袭上海,巴金写诗文呼唤抗日救亡,后收入《控诉集》。《呐喊》杂志创刊,巴金任发行人。11月上海沦陷,蛰居租界继续写作。 1938年,写完《春》并出版。《爱情三部曲》合刊出版。10月广州陷落,与萧珊赴桂林,与夏衍等筹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 1939年,偕萧珊回上海租界,闭门著述。创作长篇小说《秋》。 1940年,《秋》出版。离上海,到昆明探望萧珊。11月到重庆,中国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欢迎到渝作家,有冰心、巴金、徐迟等。 1941年,回成都探访亲友,再到昆明探望萧珊。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大批文化人转移到桂林。 黎明前的探求(38岁—44岁) 1942年,在桂林写散文《灯》,从桂林到重庆,得知曹禺正在改编《家》为话剧。 1943年,译完屠格涅夫的长篇《父与子》,写杂文《一个中国人的疑问》,与英国神父赖治恩就道德问题论战。在重庆,曹禺改编本《家》连演100场爆满,打破战时重庆话剧演出纪录。 1944年,萧珊辍学到桂林协助巴金,5月二人到贵阳结婚,后到重庆安家,开始写长篇《寒夜》。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参加文艺界各种政治性活动。11月回上海,与郑振铎、李健吾等筹组中国全国文艺协会上海分会。 1946年,全家迁回上海,完成《寒夜》,参加纪念鲁迅逝世10周年聚会,写《鲁迅先生十周年祭》。 1947—1948年,继续编辑《文学丛刊》,编辑出版《现代长篇小说丛书》。法国明兴扎发表《巴金的生活和著作》,是最早一部系统研究巴金的专著。 沉浮二十余载(45岁—72岁) 1949年,赴北平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当选为中国全国文联委员;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0月1日参加天安门开国大典。 1950年,先后任上海文联副主席等职,儿子小棠出生。 1951年,写波兰见闻《奥威斯辛集中营的故事》,接待苏联作家爱伦堡、智利作家聂鲁达等。 1952年,赴抗美援朝前线体验生活,写《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开城中立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80019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