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糖尿病基本知识现状
糖尿病基本知识与现状
一.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导致体内胰岛素分泌缺乏或胰岛素作用减弱,从而引起糖代谢紊乱为主的蛋白质、脂肪、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一种综合症。
二.糖尿病的现状:
糖尿病是全球性的代谢性疾病,每年的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
糖尿病人之多,危害之广,消耗医疗费用之大已经到了不得不引起联合国、各国政府重视的程度。
不仅仅是糖尿病人本人,其家人亲友乃至全社会都要懂得如何认识糖尿病,管理糖尿病,更有力地治疗糖尿病。
现阶段,中国糖尿病患者9240万人,中国已超越印度成为糖尿病第一大国。
糖尿病年轻化趋势明显,30~45岁的“事业型”人士发病率最快。
更让人忧心的是,越来越多的孩子也成了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管理网:/
三.认识血糖:
(一)人体靠葡萄糖才能正常运转:
葡萄糖又称为血糖,是自然界分布最广且最为重要的一种单糖。
葡萄糖是活细胞的能量来源和新陈代谢中间产物。
葡萄糖是所有哺乳动物的重要生命能源 。
(二)葡萄糖是从摄取淀粉中转化而成:
我们常吃的米饭、面条、面包、水果、蔬菜等都能产生不同量的葡萄糖,通过一、两个小时的消化转化为血糖,然后转运到血液里,人体这时充满能量,可以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而不会感到饥饿乏力等症状。
(三)人体可自动双向调节血糖:
人体里有升血糖和降血糖两种激素,可以双向调节血糖值,当血糖值过高或过低时,进行身体血糖的调节,将人体里的血糖量牢牢控制在合理限度里,既不让血糖值过低,也不让血糖值过高,从而保持机体平衡。
四.糖尿病的发生原因:
(一)饮食结构导致血糖上升、超标: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多样化、丰富化,吃得越来越多,越来越精,血糖总是趋于饱和状态,而且时不时处于超饱和状态。
(二)胰岛素绝对缺乏,形成Ⅰ型糖尿病
Ⅰ型糖尿病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占糖尿病的10%以下。
Ⅰ型糖尿病病友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彻底损坏,从而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在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的情况下,就会引起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出现糖尿病。
(三)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形成Ⅱ型糖尿病
Ⅱ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 Ⅱ型糖尿病病友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
Ⅱ型糖尿病中一部分病人多肥胖,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胰岛素分泌仍相对不足,从而导致血糖升高,形成糖尿病。
五.糖尿病成因回顾
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六.糖尿病诊断
方法一:空腹血浆血糖(FPG)≥7.0mmol/l(126mg/dl)
方法二: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血糖,血浆血糖≥11.1mmol/l(200mg/dl)
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浆血糖≥11.1mmol/l(200mg/dl)
七.糖尿病的主要症状及分类
(一)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
(二)糖尿病分类
Ⅰ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来维持生命
Ⅱ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在糖尿病患者中, Ⅱ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
妊娠糖尿病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八.糖尿病的并发症
九.糖尿病易发人群: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比如病毒感染、精神应激、不良生活习惯等。
易发人群包括:糖尿病家族遗传者,缺少运动者,膳食结构不合理者,超胖和肥胖者。
十.糖尿病知识问答
(一)糖尿病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有哪些?
冠心病: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者达72%,约有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75%死于冠心病。
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疾病者高达12%,严重时中枢和周围神经损伤,导致活动受限。
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随着患病时间和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糖尿病肾病:在终末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做透析和肾移植的患者中约25%是糖尿病患者。
周围神经病变:先出现肢端感觉异常,后期出现运动异常。
糖尿病足:足部溃疡、感染和深层组织破坏,是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
(二)怎样预防糖尿病?
控制体重:肥胖和超重是糖尿病致病的危险因素。尤其是高血压肥胖者,减轻体重就能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合理膳食:调节饮食,避免能量的过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天然食品,如谷类、水果、蔬菜应该首选。提倡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膳食结构,碳水化合物可占总热量的50%~60%,脂肪摄入占总热量的30%以下,其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1∶1∶1。
加强体育锻炼:体力活动可以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最好保证每周运动3次,每次最好30分钟。
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