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南教育家的文性格1
一、概念界定
(一)文化性格
教育学的文化性格:“自己的方式”,“自己的方向”,处理方式
风格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差异性,同时风格又是相对的,任何风格都是在相互比较的关系中显示出来的特殊现象,离开了比较对象,孤立的人或事物无所谓风格。P166,论教育家
风格不是一个纯客观的现象,它同认识、评价、观察者个人素质、生活经验、价值观念等密切联系着。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体系是建立在管理、教学、训育三个概念基础上的。
风格虽然是稳定的,但不是静止的。对于教育家个体风格的考察,离不开它的背景:民族风格和时代风格。
任何一个民族的教育家在其生长和生活的民族传统文化中,都将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而不知不觉得形成他的民族风格,
(二)教育家
教育家群体是正面的高层次的参照群体,既是社会各种业缘群体的参照群体,也是一般教育工作者的参照群体。
(三)苏南文化
1、地理文化
吴文化在苏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重大作用,所以我认为研究苏南文化不能不研究吴文化。吴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具有鲜明的地区或者区域特色的文化,主要是指东吴这片区域,主要是以苏锡常为中心的,这里有独特的区位条件,那就是水运,江河湖海,航运条件发达,他的优势就发挥了出来。这个地区经济发展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稻作文化。作为农业生产,生产水稻的技术似乎比旱稻的技术要求高一些,在交通便利的情况下,贸易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推动手工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吴文化是本土文化(江南土著文化)与外来区域文化(中原周文化)整合的产物。——吴文化概论P17
楚人伍子胥和齐人孙武的到来,一定程度上将楚文化和齐文化都带到了吴国,它既显示了中原文化与长江文化的融合,也反映了长江文化内部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融合。正是在这一传统指导下的勾吴文化,以开放和包容的姿态接受外来区域文化的融入。它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孙武吴宫教战的故事。吴文化的包容性、开放性特点使得吴国不但形成吸收外来人才的传统,且也形成了使用外来人才的机制。勾吴文化的这种博采众长的开放性特点,吸收着中原文化的积极因素,并以之充实勾吴文化的内涵。清道光八年于苏州沧浪亭建的“五百名贤祠”中,祭祀着自春秋至清代的596名对苏州做出杰出贡献的仁人贤士,据统计,“其中80%以上是外来人”。吴文化包容“外来人”及其外来区域文化的传统,在三千多年的历朝历代中,一直未有改变,这既为吴文化不断地增添新的养料,同时,也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极大地促进了地区的发展。——吴文化概论P18、19
2、经济文化
3、家庭文化
二、苏南文化的特征(政治、经济)
(一)吴地的学术
吴地学术肇始于古代吴国,泰伯奔吴,引进周礼,传播了中原先进文化。明清之际,吴地大思想家顾炎武主张通经致用,推崇汉儒学说,反对空谈义理。明朝后期,泰州学派坚持“百姓日用即道”要求在日常生活中贯彻儒家道义,因此更切实用。
1、春秋时期
(1)儒家的发源与传播
(2)道家学说的传播
(3)军事理论
2、近代吴地的学术
(1)改良思想的策源地之一,龚自珍、冯桂芬、王韬、薛福成、马建中
(2)近代朴学的发展
(3)新文化运动与吴地
(二)吴地学术的特点
1、重视外来文化营养的吸收
外来文化是激发吴地文化发展的催化剂,吴国季札遍访中原诸贤,学习礼乐,表现对华夏文化与典章制度的深刻理解。言偃师从孔子,引进儒家学说。源于齐产生于吴的《孙子兵法》充满辨证思想,富有逻辑力量。有此可见,外来文化是激发吴地文化发展的催化剂。
2、吴地学术与社会现实发展密切相关
泰州学派关心民计民生,把它作为一个重要课题进行研究。明末清初顾炎武主张政治改革,表露了某些民政思想。清朝常州学派承袭公羊三世学说,启发变异思想,给康梁以直接影响。冯桂芬等主张学习西方变法图强,发展工商,给中国近代发展提供了思想前提。
3、吴地学术依托教育而发展。
明清时代吴地一些书院不仅培养人才,而且成为学术与政治舆论中心,在全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吴地的学术与教育可说是相辅相成,互动促进,相得益彰。
4、吴地学术崇尚思辨,注意逻辑实证
清初顾炎武开考据学的先河,清代钱大昕等三大考据学的成果,一直被奉为古代文献学的典范。这种缜密考证的学风,一直流传到今天。
三、苏南文化对苏南教育家的发展提供了什么
教育家所处的有利位置对于他所产生的影响有相当的关系。例如进几十年来终身教育思想、学会生存的思想、财富蕴藏于教育之中的思想等等之所以能迅速的传遍全球,除了因为这些思想的自身先进性外,与提出者终身教育思想的朗格朗,1951年被任命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局成人教育科科长,在此期间形成了终身教育思想。
吴地
重要书目:汪长根、王明国《吴文化的特征研究》,载《吴文化与现代化论坛》,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出版。
建国以后的教育家 祖籍 主要从事的领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脚手架搭设要求方案.doc
- 脚手架的安全技要求.doc
- 脱水设备吊装运方案 23.doc
- 脚本-呼吸疾病全科处理(二).doc
- 脱泥机设备拆除工方案.doc
- 脸上藏着健康危 眼睛舌头是内脏直接的反映.doc
- 脸上长痘部位详及建议.doc
- 腕管单病种202Word 文档.doc
- 腰椎关节前屈的常范围是.doc
- 腔医师(口腔助医师)面试技能复习大全0.doc
- 初中英语教学:校园噪音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影响及解决方案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因检测技术引领2025年精准医疗,市场潜力与技术创新分析.docx
- 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安全防护体系构建与2025年应用实践策略研究报告.docx
-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金融科技赋能与金融服务升级研究报告.docx
- 预制菜行业供应链物流成本控制与市场盈利能力研究报告.docx
- 面向智能交通的2025年图像识别技术安全性能报告.docx
- 2025年精密模具数字化设计仿真技术在智能包装设备中的应用报告.docx
- 短视频平台2025年用户增长与内容质量提升策略研究报告.docx
- 智能电网故障诊断与预测2025年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产业变革研究报告.docx
-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完善与农村金融生态建设策略——2025年研究.docx
文档评论(0)